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碧水烟渡金钟阁

碧水烟渡金钟阁

广告位

金钟阁禅寺始建于唐末五季初期,又名“圆峰阁”或“圆通阁”,前身是唐举山十八都圆峰寺。位于唐举村临江的一座小山上,与白沙镇隔江而望。

金钟阁山门傍山而立,顶上书有“白沙金钟阁”五个大字,门前几步远有一株百年榕树,许是听多了佛音,其枝桠向天,苍翠不凡。寺院的前方,闽江环绕而过,似是玉带环腰。后山有千年松柏,苍劲挺拔。寺中有大雄宝殿、大悲楼、地藏殿等建筑。寺庙从山脚到山顶叠层而建,虽不及名山大刹那般巍峨壮观,但也别有一番韵味。

金钟阁的建庙祖师是“扣冰古佛”。扣冰古佛是唐末五代初的名僧,俗名藻光,因其提倡刻苦修行,因为他平时喜欢河浴,甚至在冬天扣冰洗澡,故又得“扣冰和尚”的雅号,圆寂后被称为“扣冰古佛”。

关于金钟阁寺名的来历,据《闽都别记》记载:藻光一心向佛,十岁出家为僧,在唐举居住修行时,时常到闽江边坐禅,只要听说有渔夫网得没有鳞的鱼,都买来放生。久而久之,获救的鱼儿不计其数。为报恩,无鳞鱼给藻光送来了一个钵盂。这钵盂“贮五谷食之不尽,贮金银用之不绝”,藻光就用钵盂中的金银在唐举山顶,建寺并铸造金钟,起名为圆通阁。

藻光在唐举山建寺五十年后,因担心自己圆寂后,寺中的聚宝盆被世人发现,引起祸乱,就把聚宝盆投入江中。谁知盆坠入江中后,并不下沉,反而形成漩涡,不断将闽江水吸入。藻光情急之下,便指着寺内的金钟,喝道:“速前去罩住宝盆!”金钟随即飞入江中,将宝盆罩住,漩涡因此平息,一场大祸消弭!后来乡人感念金钟之功,于就称唐举山之禅寺为“金钟阁”。

金钟阁的三座主殿层层叠叠,一座比一座高。最上面的建筑就是马葛蔡仙宫,里面供奉着十六岁就得道成仙的马仙娘和她的姊妹葛仙娘、蔡仙娘。据说三位仙娘保佑过往舟旅平安,很是灵验。

有一回大旱,眼看田地干裂,粮食绝收,乡民们遂抱着一丝希望,相约到马仙娘庙来祈雨。岂料不过半刻钟,大雨立至,乡民奔走相告,从此更为虔诚。如今,在麒麟山下闽江边上的一处平台,据称就是当年乡人祈雨的旧址,被称为“马仙娘求雨台”。

一代圣僧已离世千余年,但他所主持建造的金钟阁禅寺至今仍屹立在悠悠闽江之畔。扣冰古佛不惧严寒,凿冰沐浴,以此磨练心志,修学佛法。沁骨的寒冷,涤净的不仅是肉身,更是一种大禅生活,为个体生命积淀了最肥沃的禅悟底蕴,也给予后启者必要的禅味提示。

人在金钟阁,听的是晨钟暮鼓,看的是名刹古树与江上的碧水轻舟,站在被岁月婆娑过的瓦檐下饮一盏禅寂的清茶,看一幅暮漱波心月的秀丽画卷。真乃“碧水烟渡金钟阁,风清月浪仙娘宫”。

碧水烟渡金钟阁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