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荆溪三峰寺

荆溪三峰寺

广告位

三峰寺为八闽首邑闽侯颇负盛名的古寺,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凤凰山东南麓,三围青山拱抱,前临清溪,周遭古木参天,幽篁如海,景色优美。因寺院远对雄伟苍翠的三座并立的山峰,故得名“三峰寺”。寺院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历经修葺,清乾隆丙午年(1786年)重修大雄宝殿,同治癸酉年(1873年)重修天王殿,民国时再次重修大雄宝殿。

站在山门前静静地观赏古风扑扑的寺院,只见中轴线上拔地而起主体建筑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依山势逐座抬高,显得尤为雄伟壮观。从十三级石阶拾阶而上,便进入天王殿,大殿虽然为民国时期重建,但沿袭清代的建筑风格,前廊屋顶为卷棚结构,斗拱飞檐,古风依然。伫立在大殿前廊,可以远眺远眺云雾飘缈,苍翠如画的迷人三峰,感受“三峰寺里看三峰”的美妙意境。过天王殿进入天井,天井里遍植香花瑞草,生机盎然。正中是民国时期信士捐建的石砌放生池,池上有小石桥,池水由山泉注入,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走出禅寺数十米远,忽然听到绿荫间传来了鼓响桥下传来的流水声,如同战鼓在山林间回响。我们循着流水声继续弯着腰一步一步下探谷底。由于岩壁陡峭,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下台阶,潺潺流动的山涧,乱石磋峨,水流湍急,浪花四贱,偶而还看到清清的水底,潜翔着自由游动的鱼儿。山涧两旁,绿树婆娑,古藤缠绕,把一座半月形的古拱桥托在中间。石拱桥左径长约21米,是石构半月形单孔古桥,与倒映在水中的桥影相映成趣,勾成一轮悬在空中的圆月,别有一翻情趣。

涧底潺潺涧水,奔腾着冲击着岩石,空谷传声,发出了咚咚声响,这就是“鼓响桥”的由来。据载,这座桥是福州地区最为壮观的古代石拱桥,还有“三峰寺月亮”的美誉,吸引了历史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争相前往赏“月”。自古以来,山河美景都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活灵活现,三峰寺也同样在文人墨客笔下显出了它的灵性。

凝视着眼前这条隐约穿行在绿色草丛和林木丛中的古驿道,我的思绪飞扬,它似一条锦带袅袅飘向云天。古代进京者要翻越千山万水,从福州到京城就是骑着快马也得一二个月才能到达。所以,许多进京者为节省时间,只好选择抄近路,渐渐地这条蜿蜒山道就修成了一条驿道。据说从福州进京,通过这条古驿道翻越几座大山,就到了闽清、古田县界,这比走大道路程几乎要近了一半。

漫步这条隐约掩映在绿色山峦间的古驿道,脚踩峥嵘碎石,耳边犹闻当年过驿道的得得马蹄声。我不禁久久沉思:不知这条坎坷不平的古道上,洒下了多少古人的汗水,刻下了多少古人如花的脚印!随着时代变迁,便利的交通已经让这条当年进京人流络绎不绝的古驿道渐渐荒芜,人们渐渐地把这条苍凉古道淡忘。

三峰寺尽管深隐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且规模很小,但由于是清静修行的极佳之地,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拜佛求愿,因此,香火旺盛不衰。

香烟袅袅、青山依依,山环水绕、灵秀所钟,三峰寺如同超凡脱俗的佛门境界中的一颗遗珠,不知有过多少得道高僧曾在这里参禅悟道、清修打坐。如今,人虽已去,禅思犹在,化入了清水流泉,生生不息。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