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侯县洽浦镇海楼位于甘蔗街道洽浦村东北侧的“蝙蝠山”上。自昙石村一路来到蝙蝠山附近,沿途可见一座座琉璃飞瓦、古意盎然的建筑,点缀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说不出的清幽深邃。
沿蝙蝠山青石板铺就的古老山路,拾级而上,一路绿意盎然,山风吹拂,使人神清气爽。转过一个拐角,眼前豁然开朗,山道上依次耸立着平安亭、吉至门、瑶台三座建筑。这三座建筑中,平安亭为方形门,吉至门呈满月状,而瑶台之中则有一道拱门。三道门沿山势一字排开,形成了“方门套满月,满月镶拱门”层层相扣的奇景,其组合之巧妙,不禁使人叹服建造者的匠心独运!
蝙蝠山顶,在一片树荫的掩盖下,有一座小巧而又精致的单层仿古建筑,这就是镇海楼。镇海楼四角飞檐之上饰以琉璃瓦顶,朱漆的大门两旁,是两只威武的石狮。门内大殿上,供奉有多尊神像,中间一座神像尤为显眼: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身着一袭道袍,飘然世外,气度不凡。这令人不禁联想到苏轼的词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位慈悲又不失威严的老仙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据碑志记载,镇海楼是纪念白仙师之庙宇,乃本村年代久远之古迹。殿内供奉的那位老仙人,即为白仙师。仙师名为白玉蟾,系道教南派神宵派五世祖,号海琼真人。相传,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67年),白真人带领三个弟子周游漳州、福州、罗源等东南各地,至福州时,在洽浦村蝙蝠山结庐,取名镇海楼,在此传道讲学三年,并广为当地百姓治病、灭瘟、除灾救难,尔后得道。南宋嘉定年间(1218——1224年)本村先民在原址上建庙以纪念。此后,镇海楼在历史兴衰更迭中数度毁于战火,又数度重兴土木,如今我们见到的镇海楼为1994年重新修建。
闽侯洽浦镇海楼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建筑所在地景色怡人。长期以来,在一些海外侨胞的大力资助和村里热心人士的悉心管理下,已逐渐恢复往昔的景象,现在已成为闽侯人许愿祈福、休闲养心的好去处。
站在蝙蝠山顶,人们可俯瞰闽侯县城的繁华景象。山下满是拨地而起的现代建筑,大街上车水马龙,眼前是古道悠悠、绿影婆娑,古色古香的镇海楼肃穆庄严。好一个闹中取静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