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竹岐乡的五仙寺耳闻已久,却从不得瞻仰其真容,心想必是古寺藏深山,轻易不得见,出于对登山的恐惧,而把相见的渴望按捺不表。
初会五仙寺始于秋,虽是夜晚,空气里依然裹挟着一份闷热。驱车盘山而上,十几分钟的路程,便可见倚山而建的寺院一角,依着山势蜿蜒而上,形成一道狭长的禅院胜地。
下车点,正是刚落建的大雄宝殿前。抬头便可见雕梁画栋的雄伟外观,面西座东,前眺滔滔闽水,背靠巍峨青山,庄重而不失瑞气。透过大圆前窗可见一尊端坐殿中的大佛,酣目垂首,面态祥和,虽是大门紧闭,一股庄严之气依然透窗而来。
站在那一道护寺长廊上远眺,可见另一座古朴道观与之遥相呼应,难怪人言五仙寺是“道佛一家”。漫步长廊,清风徐来,夏季残余的闷热顿时一扫而空。在夜色中浏览十八罗汉殿、月兰亭、放生池和忠孝堂等禅佛建筑,浸着月色,衬着岩壁的满眼苍翠,影影绰绰,显得格外安宁,我的心也随之沉静。
当坐到那长长的木案前,喝上第一口香茶,接受住持慈目的问候时,我才知“五仙寺”之名的由来。五仙寺原名“五谷仙洞广寺”,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听禅音,品香茗,沐清风,尽享仙人之乐。若人能得此雅行,纵只是山中一日逍遥自在,亦是人间美事。
放眼寺院周遭肃穆祥和,已具寺院鼎盛香火之势。只可惜还缺一座钟楼,于是闽蔗之地还少几许隔江而来的空灵撞钟之声。寺里亦缺阵阵可绕梁回旋的悠悠禅乐,叮咚泉声和那一池可以化身性灵的浮莲,让你端坐在大自然的冥想之中,心境更加沉静、高远……
所以,当众生皆在赶路,若还给自己的心灵留一块自留地的你,不防求一人同道慢行,攀竹西之麓,信步五仙寺,心中定是“磬鼓禅音声自远,袅袅仙气出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