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仓山独立厅

仓山独立厅

广告位

独立厅位于仓山区梅坞路57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建筑坐东朝西,为双层抹灰洋楼一幢,占地约100平方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郑祖荫、林斯琛、郑权等人,以办理殡葬、戒烟、施药、救火等公益事业为名,向清政府注册,正式成立公开团体“桥南公益社”于古榕书院,随着公益社成员增多,聚集渐众,就从古榕书院移至梅坞顶麦园路口上这座小楼。

公益社设有去毒社、救火会、阅报社、孤儿院等部门,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则联络社会上一些热心乡绅和有志士商人,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同时还创办出版发行宣传民主革命的《建言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二年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在此成立。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总机关。

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1949年后,“独立厅”成为福州卢镜明眼科医院、仓山区文化馆。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这里2011年修复,除正立面壁柱外,保留历史原貌作为展览馆,内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像,展出孙中山先生与中国同盟会福建部分会员合影图片等辛亥革命史料。如今大门上“独立厅”牌匾,是复制品,原匾毁于1914年袁世凯心腹汪声玲任福建民政长之时。

梅坞路,三个字让今人脑海浮现:烟台山古时是“藤山南北万株梅,十里浮香璧月来”的“琼花玉岛”。同样,“独立厅”可以使人重温桥南公益社的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历史,让我们铭记住这些福州仁人志士用生命铺垫民主共和之路,用鲜血凝聚辛亥革命之光。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