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秉杰
长乐琴江村是著名的满族村,水光山色,风景清幽。古代有诗赞琴江风景:“一片清辉月满舟,水天相映夜光浮。耳边似觉琴音奏,韵出空江听水流。”郑和下西洋与琴江的风物也有关联,不但江边的云门寺由他捐资重建,还说郑和在江上欣赏江边风景,被两岸美丽的风光所陶醉,不慎剑与琴都掉落江中,而这剑与琴形成两屿,即剑屿与琴屿。
雍正七年,清政府为了安内攘外,派遣满族旗兵进驻琴江,并建下满族特色的兵营。兵营与洋屿村相连,当地人称洋屿街道为“本地街”。这样,琴江边就产生了汉满文化的交融。直至今日,琴江的饮食文化还带着北方民族的特色,比如烧烤,比如小食沙琪玛等,就是满族人带到这里的产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族的饮食文化慢慢淡薄,在琴江的小饭店里,让食客流连的更多是闽江边的河鲜。闽江有不少淡水鱼类,河虾、白刀鱼、甲鱼、淡水鳗鱼等,可以烹饪出许多美味佳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满族军营流传下来的“黄金鳗”了。这是一道地道的淡水河鲜,取河鳗一条,洗净去肚后,寄刀十几道,要切到恰到好处,千万不要断掉,整只鳗鱼可以环圈在大碗里,用半斤黄酒,加些生姜、盐巴等炖制。据说,这是一道大补壮阳的美食。从前,琴江军营每年均有福州那边的将军来考察军务,用餐时必定要吃这道河鳗炖酒的美食,被称为“黄金鳗”,意思是如黄金般贵重。
还有一道也是常态下不可或缺的,就是家炖白刀。白刀与海鲜白力外表相似,白白的长长的外形,酷似银色的刀。相传,古时候,白刀与白力两只千年鱼精,在闽江入海处为了争地盘大战。闽江上风浪大作,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在这里受阻,随即上报天庭。玉皇大帝派遣金刚力士下凡,平定此事。只见金刚力士双腿踩在两只鱼精身上,大骂道:妖孽,今天我为你们分好界限,白刀在这上游,白力在这下游,不得侵犯各自水域。不然,捉拿上天,叫你们永不得翻身。从此,白刀与白力各自在自己的水域安分生活。其实,这个区域是海水与淡水的交界处,白刀是淡水的鱼类,白力是海水的鱼类,自然是不会逾越了。
为了镇住这俩妖孽,金刚就永远站立在这闽江边。他的两条大腿变成两条巨大无比的大岩石,踩在江水里。今天的金刚腿景观,依然屹立在闽江边,成为吸引众多游人前往观赏的风景区。
白刀、白力这两类鱼,在长乐区域,可以是一样的烹饪手法,家炖最为常见。琴江在金刚腿的上游,常见的就是白刀,因此,家炖白刀成了这江边的家常美食。家炖,就是用生姜、酱油、砂糖等大火炖煮,十分鲜美。
还有一道美食,日常鲜见。它就是被誉为“水中虫草”的滩涂生物流蜞。流蜞,是生活在闽江入海口滩涂草丛中的小虫,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极高。
秋季,这里能见到的流蜞,大多是从琅岐岛来的。“水中虫草”的制作方法复杂,首先要将这些小虫清洗后炒干收藏,这是个麻烦的过程。清洗的过程也很累人,反复用清水洗了一遍又一遍,捞出后滤干水分,然后在大锅上文火慢烤,逐渐让水分蒸发,直至锅干流蜞变黑。这样,才是第一道工序。什么时候要食用,就取出一些,继续在油锅上炒,直至炒成酥脆,然后加入佐料和芹菜蒜即可。这样的炒流蜞,香酥可口。如果打两个鸡蛋,把蛋液搅拌均匀后,加入佐料,浇在炒流蜞上面,就又是一道美食“鸡蛋炒流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