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有重开日,鱼无再少年。有这么一种小鱼,越年轻越金贵,每次相逢都是转瞬即逝的一期一会,实在是好吃的让人为难,这就是时鯯。闽江一带流行一首述说山珍海味的民谣,头一句就是,“山里麂、鹿、獐;海里时鯯、马鲛、鲳。说明了在滨海老百姓心目中,时鯯是上乘的美味佳鱼。
时鯯又称鰶鱼,体侧扁,长椭园形,长约五六十公分左右;背青绿色,腹白色,鳞坚且阔,密著于体,不易脱离,产地分布我国和朝鲜、日本南部。鰶鱼的捕捞量有限,闽江口就只有龙沙村的土坞湾时鯯鱼场有这种稀贵的鱼种。
鰶鱼有“子代”的别名,源于一段典故:传说下野国有位国色天香的少女,常陆国国司对她一见钟情,欲登门提亲。可是少女早已心有所属,女孩父母不想得罪国司,便谎称女儿突然病故,并将大量鰶鱼填入木棺中火焚,鰶鱼烧焦的气味最终骗过了国司。后人便将鰶鱼称为“子代”,有“代替孩子”之意。
鰶鱼每年农历三四月间,结群迴游浅海岛屿边的水域产卵。龙沙村的土坞湾是鰶鱼世世代代最喜爱的地场,迴游季节每天总有好几千只鰶鱼游到这里,龙沙人就在湾口一线鰶鱼场将网埋入泥土里,待潮水将涨平时,驾小船将网拉起来,围堵了通路,鰶鱼也随潮水涨,成群结队游进湾里追逐嬉戏,潮退时鰶鱼被网卡住出不来了。七十年代后,由于海洋环境变化,龙沙时鯯场的鱼越来越少了。
鰶鱼的皮下脂肪极丰富,鱼鳞也饱含油脂,海滨人吃时塑常不去鳞清蒸,吃时用筷子取掉鱼鳞,其味特美。鰶鱼越年轻越受人们追捧,它是一种少见的“逆出世鱼”。鰶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其价格,这种鱼越小越昂贵。俗谚云:“三月时鯯,四月白鲡,六月黄鲂鸡母仔。”这是告诉人们,三月的鯯鱼最美,因为立夏之前,时製还没有排卵、射精,眼睛白蒙蒙好像没有张开,体肥。过了立夏节气,母的排了卵,公的射了精之后,肉瘦如柴,俗称为柴鯯,没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