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自力
老家闽清进入秋天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板栗香,那是老家秋天最高级的香味。
一片片板栗树林,在秋日灿烂的阳光下,撒下一地一地的树阴。老话说得好,“白露到,栗子咧嘴笑”。白露过后,板栗树叶开始变黄,青色的板栗球变成褐黄色,一个个裂开嘴挂在枝头上。拿起早准备好的竹篙,戴着草帽,轻轻敲打着板栗球,褐色的栗子就从板栗球里滚落下来,有的板栗球也顺势掉下来。把掉落的板栗直接捡到筐里,油亮油亮的,粒粒饱满,煮着吃又粉又糯。把板栗球捡回家,堆在院子里,有空就剥,一上午可以剥一大堆。剥板栗也挺有趣的,戴着手套,踩着板栗球,拿着剪刀,朝裂开处下手,轻轻用力一掰,就露出板栗来。刚剥的板栗,壳带着点少许白色,嫩嫩的,生吃脆生生、甜津津的。
闲下来时,就忙着把板栗挑选一下,选出大的,留下小的,分装起来,过称卖给小贩们。有时行情好,刚打下的板栗,不论大小就被抢购一空。渐渐地,板栗成了我们那里的经济产业,一到秋天,大家打板栗、卖板栗、吃板栗,用板栗滋养着美好生活。
很小的时候,屋后有片野板栗树。秋天,父亲就领着我们去捡野栗子。那栗子个头儿特别小,却非常瓷实,炒着吃味道特别好。后来,村里大量种植板栗后,把野板栗都嫁接了,结出了品质更好的板栗来。
我在外地读师范时,每年国庆节回老家,同学们总要托我带点老家的板栗来。返校时,大家围坐在寝室里,你一颗我一颗地剥着嚼着香喷喷的板栗,至今回想起来还无比温馨。
再后来,村里建起了板栗加工厂,做起了板栗罐头,乡亲们纷纷去家门口打一份工。板栗不愁销路,甚至还把外地的板栗“进口”过来,老家渐渐成了大家口中的板栗之乡。加工厂一家接一家地开,板栗加工,可以从初秋,一直忙到深冬。
如果不是秋天,老家跟别的地方没什么两样。秋天成了老家最重要、最抢眼的季节。每到秋天,出嫁的姑娘都要回趟娘家,把秋天的第一颗板栗,吃出儿时甜蜜的回忆。板栗就是老家秋天的“代言人”,无板栗不秋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