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闽清,有一种很好吃的饭叫做全番饭。白米饭加上八珍汤,这样就是一碗正宗的闽清全番饭。八珍汤的主料为闽清当地的全番鸭,就因为用的鸭是全番鸭所以叫做全番饭。很多人爱吃这碗八珍汤,却不知道这碗八珍汤是一道药膳,而且还大有来头。
八珍药膳所用药材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其中的中药材包括人参、白术、获笭、甘草、川笃当归、白芍、熟地等八种,由四君子汤及四物汤共同组成。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黄滋养心肝,加入川笃入血分而理气,使当归、熟地黄补而不滞。
八珍药膳的制作方法是将“八珍”中的中药材进行浸泡,煎煮后取汤剂,加大枣、生姜俀汤,制作过程耗时较长,可直接食用。加生姜和大枣能够帮助人参白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全剂配合能达到气血双补的功效。八珍药膳取材方便、烹调简单、口感好的特点,具有口感好、取材方便、烹调简单、安全实用等特点,闪烁着福州劳动人民的智慧。
“八珍番鸭"药膳制作方法是取八珍中药材煎汤备用,番鸭肉沥水后,用少量米酒、生姜炯煮数分钟,加入煎好的“八珍”中药汤剂和红枣,用武火煮开,改用文火煮熟,调味。在烹任过程中,药材香气渗透在鸡、鸭、猪肉等食材中,使肉类口感香而不腻。
这道药膳在闽清民间流传已久,相传八珍药膳最初出自黄姓人家——黄萃禧(1847-1907)。黄萃禧家居闽清县坂东镇(六都乡),幼时体弱多病,其父用“八珍药”为他治病,但他不喜中药汤剂,服药困难。其母将一块肉放入中药汤剂中,哄他喝了汤才能吃肉,果然他很快就喝了药。随后其母尝试用煎好的药汁煮肉,发现“八珍药”与肉同煮,不但中药味甘可口,且肉经药煮后不油腻,口感很好。此后其母每月用少量肉与一贴“八珍药”同煮,黄萃禧服用后身体逐渐强壮。
黄萃禧将烹煮“八珍药膳”的手艺传授其妻谢氏(1851-1908),谢氏除自家享用,还教乡亲邻居应用,大家都认为“八珍药膳”美味,食用后力气倍增,精神更佳。“八珍药膳”逐渐从六都乡流传到全县大部分乡村。
在闽清县的部分地区还有丈母娘以八珍药膳暗示认可女婿的习俗。闽清县的民众每逢年节均会以八珍与番鸭、鸡肉、猪脚、排骨等肉类共同烹制成八珍药膳。在以前,是家家户户庆贺、团聚招待、进补的一道”名菜”。如今,八珍药膳成为商业产品,最主要的是八珍番鸭与白米饭共同组成的菜品“全番饭“,闽清及福州等地均能品尝到这类八珍药膳。
药食同源、医养同理,将药理和食理进行合理调配,使食借药威、药助食力来达到治病、强身、益寿的效果,是中国传统养生的特点之一。八珍药膳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入食材制成,具有取材方便、烹调简单、口感好的特点,在民间经历了几代人的流传,服用的人不计其数,尚未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报道,既体现岁时民俗特色,又适合生活实际,还有助于强健体魄、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