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藏匿深山的王政桥

藏匿深山的王政桥

广告位

永泰县丹云乡溪坪村东坑自然村山谷间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身几乎被杂草藤萝所包围,不大引人注意。

这座古桥,单拱,跨径约4.5米,长约7米,桥面宽2米,没有栏杆。桥的两头,松、樟、枫、竹遮天蔽日。桥的一头有村道经过,道路内侧2米高处一突兀的石头上立着一块石碑,此乃建桥时留下的功德碑。碑高约1.8米,宽0.6米,碑额上“清”字赫然醒目,其它密密麻麻的阴刻字有部分模糊不清。前言如此写道:“此地有桥,不知□□□而废何代,惟闻□自僧人怀诸,洪水厥后,来人悉藉□□□□以济沦,但霜降滑,虑其颠;雨集涨,防其倒。乡人忧之,欲叠石为渡久矣。今桑麻暇日,谈及造桥,父老以当务之急,爰命颂等,集同人而襄义举。幸诸君子杖头不吝,俾后来人屐齿无忧。当匠人告竣之时,应王政成杠之,候因叨数言以纪。岁月不敢铭功不朽也,遂名是桥为王政桥云。同治癸酉年十二月吉日董事会仝勒石。”落款为:候邑郑显辰撰。

“候邑”意指候补官身份的乡人。尽管前言中有部分文字缺失,但我们可以推断出大意:这地方曾经有桥,不知桥何时毁掉,人们过渡不便,于是推选颂为带头人(“颂”就是指碑上名列董事之首的郑长颂),召集乡人集资造桥。桥成,一个名叫王政的人圈定候补官郑显辰撰文。王政何许人也?碑上的44人名单里没有他,查遍县志也无果,是个待解之谜。

前言后面,镌刻着郑长颂、郑长青、池祖会、池加锐等32位董事,郑性超、郑自明、郑书怀、池祖山、池祖后等12位副缘首芳名及他们各个捐献的银钱数额。郑长颂捐献十两为最多,其他人多者八两,少者一两。粗略计算一下,总计一百两银子。

桥的另一头附近住着三四户池姓人家,王政桥依然是他们的重要通道。此桥旧时是丹云乡通县城的必经之处,一直到1975年岭丹公路建成通车,古桥才清闲沉寂下来。王政桥未建造之前,只是简易的石蹬桥,几块石头摆在石陂上,当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时,就渡不过去,曾经有人过桥时被洪水卷走溺亡。石拱桥建成后,这样的事故就不再发生了。为给长途跋涉的行人提供方便,乡境内还建有东坑亭、赤岸亭,这两座风雨亭至今还在。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