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爷庙,原名“三皇庙”,坐落于福州乌山东麓天皇岭弄25号,坐北向南,现有面积约1500平方米。始建于唐五代,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在道光至同治年间,又经历了一次扩建,主要建筑有戏台、看楼、谯楼、献亭和大殿。
高爷庙建筑群有三进,四面围墙,六扇大门朝东,首进为前殿,中间为戏台、酒楼,后进为正殿。前殿倒塌。今保留正殿,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构架,硬山顶。
正殿前是拜亭兼做戏台,有四根石柱和四块长方形浮雕,台顶藻井、天花绚丽,斗拱、驼峰、雀替等木雕均描金。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两边谯楼精雕细刻,结构严谨。偏殿也独具特色。
献亭和大殿紧紧相连,藻井在献亭上,此种配置是晚期祠庙建筑常用的形制。藻井为下部八边形上部圆形。上下两层为装饰性的斗拱,中间一层八边都有花鸟、三门图案,有类似于更早的藻井上的天宫楼阁。在福建民居祠庙中众多精美的藻井中,这个也能算上乘之作。

高爷庙与乌山石塔会馆同为南涧,俗称高爷庙为上殿,石塔会馆为下殿。现在,庙内尚存有清乾隆间的石香炉两个,上刻有“南涧”、“上殿”字样。高爷庙祀奉桂宫高真人,祖籍兴化府,一生行医济世,于妙峰山得道,晚年羽化于乌山丹台。
历史上,高爷庙曾是福州五帝信仰的一个中心,为福州著名的“九庵十一涧”中的第一涧。福州的庵与涧有一百多座,而“九庵十一涧”便是一百多座中最有代表性的。在福州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名谣:“九庵十一涧,五帝驱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