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古时,立冬被视为冬季的开始,有着“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的说法。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味着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世间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由于地表尚有“积热”,所以此时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
立冬的到来意味着冬天已经来临。所以在立冬这个节气,福州人都会吃一些食物滋补一下,庆祝冬天到来的同时也是更好地调理身体。民间有“立冬至,补嘴空”之说。在立冬当日,老福州人就有吃羊肉泡线面的习俗。
福州的鱼丸本身就是福州当地的特色小吃,用比较好的鱼制作出来的鱼丸非常的有营养,而且口感比较好,劲道足,因此在福州的立冬时节也会吃上一些鱼丸。当然鱼丸可以用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做汤,非常美味。
立冬的时候福州有吃甘蔗的习俗,甘蔗,是福州特色经济作物,福州人婚嫁、过节都少不了它。福州冬天的时候也是甘蔗上市的季节,福州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立冬时节,甘蔗汁多味甜,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加上甘蔗纤维多,反复咀嚼如同刷牙一般。这个传统也流传至今,一到立冬大家都会买一些甘蔗来吃。
俗话说,“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带鱼在立冬前后,肉质最为鲜美,营养价值高,成为福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七星肚是福州传统名菜之一,有“大肚能容,海纳百川”之意。猪肚洗净通常会打入七个鸡蛋,填入莲子、蛏干、干贝等多样食材再收口封好、入锅蒸煮最终食材鲜嫩弹韧汤汁鲜爽香浓。立冬,一定得来上一份清淡滋补的七星肚汤。
据《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记载,立冬时节,福州的橄榄树、柚子树、山茶树等都结果了,迎来“小秋收”。民间流行制作药茶,如用余甘制“余甘露”,用杨梅制“酸梅汤”。立冬预示着天气越来越寒冷,福州本身也是产茶的好地区,因此到了立冬的时候,家家户户也会泡上一杯红茶,希望喝了暖胃,能够抵御寒气的到来。
立冬后,秋燥尚未完全消退,天气逐渐寒冷,早晚温差大。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早晚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在早晚要及时添加衣物,在体位改变时,要以“缓”为要。
立冬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点。在福州,立冬时节的养生建议是顺应冬季阳气闭藏的自然节律,滋养人体阴精,保养阳气,以保护肾气为根本,为来春的生发奠定物质和能量基础。中医养生的原则为“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