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广告位

大暑是传统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稻田飘香,瓜果成熟,蝉鸣嘹亮,蛙叫声响,喜温作物在此时节加快生长,盛夏一片生机勃勃。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这二候和三候,说的是大暑节气土壤浸润,空气湿热,时不时出现大雷雨,这些和炎热脱不了干系。但一候说的是大暑时节,腐物败草上的萤卵,孵化出了夜空里星星点点的萤火虫。这一情景,点亮了多少人童年里的夏天。

暑气之下,消暑纳凉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漫步鼓岭,宁静与惬意在蝉鸣的衬托下,笼罩着整座山谷。山岭的静谧与微凉的晚风,是这里独有惬意。去嘉湖观景台上看霞光绚烂;到柱里露营地眺望草甸、山湖与日月星辰辉映……夏日的鼓岭,舒适宜人。在闽侯的大湖乡,萤火虫正处于最佳的观赏阶段。数不清的萤火虫在黑夜中舞动,恰似星辰坠落。夜空布满繁星,大地盈满星芒,这是专属于盛夏的浪漫。

福州谚语云:“大暑荔枝小暑鲎,是最佳的食期”。意即此时荔枝最鲜美!“大暑啖荔枝”也是大暑福州的习俗之一。福州荔枝从宋代起就十分有名,宋人蔡襄《荔枝谱》记述:“荔枝者也,闽中惟四郡有之,福州最多。”福州的屏山、乌山、西湖开化寺、怡山西禅寺等处,都是荔枝著名的产地。尤其是西禅寺大暑啖荔枝,邀集文士诗人吟唱,历代不衰,成为闽都风雅之事。

福州人在大暑节气这一天用荔枝蘸着酱油吃。据传,这种吃法可消食去热。不过,水果蘸酱油,变的只是口感,其功效并无科学依据,且荔枝由于果糖高,不宜多吃。藕膏也是老福州们夏日必吃的一道甜点。莲藕香滑可口,带着清香软绵。多数福州人吃藕膏,只爱加点白糖,享受那份原汁原味的口感。

福州有谚语“脱塔塔吃蛤”,说的是大热天打赤膊的时候,蛤、蛏等贝类最肥美。花蛤营养丰富,可爆炒、清蒸、做汤等,有着“百味之冠”的美誉。丝瓜有降火消暑的功效,丝瓜炒花蛤、丝瓜花蛤汤是福州人夏天的独特吃法,花蛤的鲜甜搭配丝瓜的清爽,解暑最适合不过了。

对于福州人来说,喝米糟酿也是一种消暑方式。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据《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记载,旧时,福州人大暑节气还会吃豆腐囝,这在别的地方叫豆腐脑、豆腐花。细嫩清爽的豆腐囝,成为福州人的夏令美食。

大暑时节的饮食仍要以清淡为主。多吃苦味食物,可起到解暑、消除疲劳的作用。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百合等。大暑时节还可适当食用荷叶,比如荷叶汤、荷叶粥,以消热解暑,清心利湿。荷叶茯苓粥和山楂荷叶排骨汤,可算是大暑时节的美食。

大暑时节重养心,应保持心态清静、起居规律。充足的睡眠可增强免疫力。大暑虽然天气热,但同样需要运动调养,只是运动要适度,且不可疲劳,避免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锻炼。此时节虽然炎热,但不妨趁暑化湿解冬病,也就是常说的“冬病夏治”,试一试三伏贴、三伏灸,改善冬天容易患的疾病。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