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广告位

古语有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然而,在小暑这一天,这四乐却可以轻易集结。随着温风的轻抚,时光在流转中凝固,而庭院的清荷则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入山驱赶溽暑,灵蝉的悦耳之音让人心旷神怡。只要心静,自然能感受到凉意,而最大的乐事,莫过于享受这半日的清闲时光。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虽为小热,爆发力却十足,小暑的热,有如迅雷之势,常常会让人措手不及。小暑时节正值入伏之际,从夏日的蝉鸣到秋天的凉爽,这段时间被统称为“伏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小暑标志着入伏,气温往往达到全年的最高点,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炽热与激情。

小暑时节,在福州有一个特别的传统。每当小暑节气到来时,家门口的荔枝树就挂满了果实,女婿们会摘下红彤彤的荔枝给岳父送去,“荔枝红,送丈侬。” 犬洗汤是福州小暑时节的一项特色活动。人们利用温泉水为家犬洗澡,旨在清除狗身上的寄生虫,预防皮肤病。同时,这也是人与宠物增进感情的日子。

“热在三伏”,小暑时节正值伏天的起始。在民间,人们会采用各种方式来应对这炎热的天气。其中之一便是伏藏,即减少外出以躲避暑气的侵袭。在小暑时节,民间有着“食新”的习俗,意在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农民们会在新稻谷收割后,将其碾成米,精心烹制出香喷喷的米饭,用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以此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意与感恩。同时,“晒伏”习俗旨在驱除衣物与书籍的潮湿与霉菌,六月初六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晒书日。在这一天,若阳光明媚,书生们便会纷纷将书籍置于阳光下晾晒,以驱赶书中的蠹虫。

茉莉花是福州小暑的时令花。“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作为福州市的市花,茉莉承载的是福州一代又一代人的花香记忆。每到盛夏,福州的街头巷尾总会弥漫着淡淡的茉莉清香,沁人心脾,抚平来往行人燥热的心。巧手的阿婆还会将新鲜的茉莉花制成手链和香包,成为具有福州特色的装饰。茉莉花不止于观,还能饮。邻里间闲聊时,吃口热茶,感受唇齿间的甘甜,实在是惬意十足。

小暑时节,要注意养阳之道。此时,人体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易导致阳气发散。保持情绪的平和与心态的稳定,可以有效预防情绪中暑或心血管问题。随着小暑的到来,我们要清淡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同时多吃具有消热利湿功效的食物。此外,由于夏季昼长夜短,建议增加午睡时间来提高生活质量,调整作息以适应季节特点。在小暑时节,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但要注意及时补水,并避开正午高温时段进行锻炼。建议选择如游泳、太极等不剧烈的运动方式,并要特别注意防暑措施。

福州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不但能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而大暑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饮食调养上应以适量、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小暑不宜吃得太油腻辛辣,所以黄鳝的做法以炖煮为佳。此外,小暑前后多吃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也很有益处。

小暑时节,一首古诗《纳凉》引人入胜。诗人秦观在炎炎夏日中,带着手杖追寻柳外的凉意,最终在画桥南畔的胡床上悠闲地休息。随着夜幕降临,明月皎洁,船笛声参差响起,与静谧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风定之后,池中的莲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不禁沉醉于这夏夜的美景之中。

然而,即便在炎炎夏日,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到一丝丝清凉。当荷风送来清香,我们可以漫步竹林,寻找萤火虫的踪迹;登上江楼,仿佛可以摘到璀璨的星辰;远眺苍山,松树的翠色让人心旷神怡。尽管炎热,人们仍能通过自然风光和悠闲时光找到心灵上的清凉,沉李浮瓜的惬意、凉衫冰藕的舒爽,以及枕书而眠的宁静,都能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找到心灵的慰藉。

诗人们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强调了小暑时节的诗意与安宁。唐代元稹在《咏廿四气诗》中写道:“温风忽然间袭来,小暑节气随之而至。竹林喧闹,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山色昏暗,雷声已隐约可闻。”这些变化,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悠长夏日的故事。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在夏日中感受到一丝宁静与诗意。

此刻,荷花盛放,宛如夏日里的繁星点点,愿你也能如这荷花般,不负时光,盛开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在这个小暑时节,我衷心祝愿你,好运如“莲莲”不断。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