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头镇文石村原名“广石”。明万历初,县令韩绍巡行,乡老具贴迎接,贴书“广石子民”。韩知县见“广”字甚僻,乃加一笔为“文”,并嘱乡老晓喻众乡亲:你乡文物之盛,而有邹鲁之风,称为“文”更适当,何必用僻字“广”呢?“文石”村名始此。
文石天妃庙坐落在“王兽奇峰”之间,依山傍海,左揽虎山,右倚牛山,身后坐卧蛇山、狮山、龙山三山,景色秀丽。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前曾在此设祭开船,传说郑和船队在海上遇险之际,妈祖显灵保佑,使之安全回到南京。郑和将此事上奏朝廷敕建文石天妃庙,便有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庙宇和“钦赐天妃庙”的匾额,妈祖塑像端坐大殿中央,大殿的墙壁上绘有妈祖生平与郑和遇难得救、赐匾重修的连环图画。
此后,郑和每次亲率船队下西洋前都在此设祭开洋。郑和之后,明朝廷多次派遣使者前往琉球,册封琉球国王,俱在此设祭开船,记载于史书的有四次。
明成化七年(1471年),朝廷派给事中董旻、行人张辉出使琉球。行前,两人传命长乐地方官将天妃庙修缮一新。嘉靖十三年(1534年),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出使琉球前,再次修缮文石天妃庙。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骚扰闽海居民,天妃庙被焚毁。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琉球世子尚元乞封,朝廷派刑科右给事中郭汝霖(官至南京太常卿)、行人李际春出使琉球。郭、李决心重修天妃庙,传令长乐县地方官编制工程预算。陈侃、高澄闻讯捐奉24金,郭、李二人亦捐24金,郭汝霖请求闽代巡抚樊斗山赞助,两个月后竣工。郭汝霖请来樊斗山、陈侃、高澄在装饰一新的天妃庙设坛祭海,祈求天妃娘娘庇佑。祭罢登船开洋,直驰琉球。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郭汝霖从琉球归来后,撰《文石庙碑记》,立在天妃庙前。
天妃庙周边有许多自然人文景观,文石澳、龙湾港、梅花澳等处是古代造船基地。东林庵(与光俗里东林院同时)始建于梁开平二年(908),龙山寺、古公馆、古津渡、古渡、圣娘山妈祖庙、文石寨、钦赐天妃庙、古井泉等,六百年至千年的历史文化建筑密集。明代以来,留下不少石刻。明万历壬辰年(1592)重建古道头,即登文道,是当时闽江口大道头。文石东西塔、狮山初雨亭、骑路坊、中法马尾海战炮台、光绪义冢及漏堂庙,都是富有重要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文石港道变迁,是研究闽江南港航道变化的实证资料。特殊是钦赐天妃庙是研究明代中国航海史的宝贵历史文化节点。文石更有马山、牛山、龙山、豹山、蛇山、狮山和江中孤岛白猴屿,风光独特,可开辟为长乐滨海旅游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