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长乐琴江村岸边,即能看到这个屹立于闽江上的小岛。那就是圆山水寨。圆山水寨位于后安村,占地24.3亩,距琴江水师旗营仅600米。1656年,郑成功趁清兵集中闽南,派出15镇兵,攻下闽安镇、罗星塔等地,接着亲率大兵包围福州城,还在罗星塔下建土楼作指挥部,为了与罗星塔形成犄角之势,郑成功在大屿岛设营扎寨,建成江防要塞。大屿岛上的水寨一直是郑部抗清时坚守的阵地。
雍正六年(1728年)之后,圆山水寨归三江口水师营管辖,寨中驻军也是三江口水师营的满族旗兵。水寨南面隔江是洋屿琴江的“三江口水师营”,东北隔江是闽安镇的崇新城;与之相对,闽安镇设有副将把守,这样在闽江上就形成了洋屿“三江口水师营”、圆山水寨、闽安镇督标水师汛三者合一的一条不可逾越的江防锁链。
圆山水寨的城垣盘山而上,山顶架有大炮,炮口朝向闽江口,且固定朝外,不能旋转。自雍正六年之后,清廷常年在此设兵,供给由长乐岸上提供,由千总或把总驻守。圆山水寨,为保护福州立过功。圆山水寨毁于马江海战。
马江海战中,圆山水寨奋起抗击入侵法敌。8月25日下午5时,法舰驶至大屿四周停泊,炮轰圆山水寨,因水寨炮口朝闽江口,无法还击,寨中水兵虽奋勇击敌,但水寨还是被法舰炮轰毁坏,落水的寨中水兵,纷纷泅水上岸,在江面狭窄的高安山架设小炮,从侧面袭击敌舰。第二天一大早,敌舰用千里镜观察,发现水寨中的水兵和三江口水师营水兵一起伏在乡前的石桥边,伺机抗击敌人。敌人观之甚为惊慌,用格林炮猛烈轰击,中国水兵英勇还击,死伤惨重。上演了一曲抗击侵略者的悲壮战歌。
马江海战中,包括圆山水寨在内的三江口水师营牺牲惨重,共有129位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三江口水师营内有一马江巷,马江海战中,此巷男丁全部参战,都壮烈牺牲,马家巷成了寡妇街。圆山水寨被毁后长期废弃。1958年,福州市政府在大屿岛建立了麻风病院,收治、隔离麻风病人,从此大屿岛成为闽江上的“麻风岛”。
古老、神秘、肃穆、悲壮的圆山水寨,展现着300多年前军事建筑工艺,兵寨炮台为双层明暗炮台,设置和地道相通的暗炮两尊,还有弹药库和教堂等配套设施。圆山水寨凸显的军事战略地位、景观价值,渗透出江南满族文化和水师旗营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独特的文物旅游值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