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陆游的福建茶缘

陆游的福建茶缘

广告位

林津津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下这一诗句的陆游本是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但他与福建却有着深厚的情缘。

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初仕,任福州宁德主簿,次年任福州决曹,第二年正月离开福州北归,开启了他辗转坎坷的宦仕生涯。直到淳熙五年(1178)的秋天,五十四岁的陆游被任命为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负责茶叶、盐业的税收。淳熙六年(1179)的秋天,朝廷有召,陆游从任上的建安出发,过武夷山,游九曲溪,而后改任江西。绍熙元年(1190)之冬,陆游又被任命为提举建宁府武夷山沖祐观,时年六十六岁。任期满后,陆游上书乞请再任,再满再请。至庆元五年(1199)陆游才上书致仕,这时陆游已七十五岁了。

在福建为官,陆游写下了著名的茶诗《建安雪》:“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从渠荔子腴玉肤,自古难兼熊掌鱼。”“建溪官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北苑贡茶,产区在建安北苑凤凰山一带。

陆游在诗中不吝语词、不曾掩抑对北苑贡茶的赞美。经雪之寒的北苑茶品质极佳,香味饱满充盈。茶香与荔枝堪比熊掌与鱼,自古难兼,而今时却在建安一同得到,陆游内心的喜悦应比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要更胜一筹吧!

宋时饮茶以点茶为主,将茶叶碾碎,加水冲注成汤,茶汤物质析出的形式与唐时的煮茶法有所区别。点茶容易形成浮沫,宋人又以茶筅快速搅拌,使浮沫团结稠密,并附着于盏壁之上,称之为“咬盏”,于是乎喝茶有了更为细致的视觉享受,由此发展起了斗茶、茶百戏的活动,这种浪漫且富有想象力的饮茶方式代表了宋人精致生活的追求。

陆游在《试茶》诗中写道:“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诗中的“雪花乳”与前文提到的“细乳”都指点茶的茶沫,茶沫的观赏依靠茶器建盏,建盏釉青黑能显沫色,胎厚保温能使浮沫经久不散。

建盏也是建州建安的特产,富含铁质的瓷土在高温的烧制下,不仅形成了绚丽光洁的釉面,其铁质分子析出并渗流而下,形成了犹如明针一般的兔毫纹理,诗中的“绿地毫瓯”即指兔毫建盏。陆游的《闲中》诗也提过“活眼砚凹宜墨色,长毫瓯小聚茶香”,可见其对建盏的喜爱。

陆游的一生被内忧外患的背景所笼罩,宦海浮沉、仕途坎坷,“金戈铁马、北上中原”的理想抱负终难施展。淳熙二年(1175),陆游由蜀州参议官被免职,前往福建担任茶盐公事,是带着落寞与无奈的。然而入闽之后,建州的茶香抚平了奔波的辛劳和仕途的落寞,在建州的凤凰山和武夷山上,“放翁”的豪纵任情在碾茶、点茶和交游中有了具象的表达。他在《游凤凰山》中说:临溪更觅投竿处,我欲来时小作狂。《饭店碾茶戏作》中言:小饼龙团供玉食,今年也到浣溪村。暮年喜得建州茶时,他还写道:故应不负朋游意,手掣风炉竹下来。此类的茶诗尚有许多。

如今,武夷岩茶名扬海内外,建窑毫盏的艳彩还如旧时。数百年前陆游与福建茶的会见是互为成就的,如同苏轼赞咏岭南荔枝一样。人生的顺逆有时并不是那么重要,寻得生命的契合之物并与其怡然相处,方显人生真义。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