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玉田县改古田县的传说

玉田县改古田县的传说

广告位

随军屯田兴古邑
唐开元前,古田尚未置县,属福州都督府侯官县管辖。时有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籍林溢(号古洞、字思恩)、林浠(号田波、字思圣)两兄弟随福州府督军李亚丘派遣的参军杨楚畹到古邑屯田。本地垌豪刘疆率领林氏兄弟和本地乡民开荒垦地。他们披荆斩棘,使古邑大地阡陌纵横,梯田层叠,水渠通达。三年后,林氏兄弟解甲归田,定居古邑。从此古邑百姓耕牧之风日盛,乡民生活渐趋富足。与此同时,林家欣闻刘疆德高望重,遂与刘家联姻。随后林氏兄弟亦喜娶刘家二女为夫人。林刘联姻,使开拓古邑,献地立县,有了忠实能干的带头人。

设县前古田有三大姓,以刘疆为首的刘姓,以林溢为首的林姓和以谢能为首的谢姓。当时侯官管辖下的古邑乡民深受歧视。为保千辛万苦开创的安康局面得以持续发展,不再寄人篱下受辱。林氏兄弟献议于刘疆说:“古邑城关就有千余户人家,依地方建制,即可申请立县。”刘疆立即召集三大姓族长聚会,商讨立县之事,大家一致赞同。会后,他们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查户口、编户籍,划区域、制地图和写奏章。虽万事俱备,但由于当时唐朝开元后期(736—741年),唐玄宗重用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奏章很难到达皇帝面前。鉴于此,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最后确定选定古邑最著名的土特产—备好几担最好的笋干和柿丸作为贡品。

公元740年深秋,刘疆率领林氏兄弟一行人进京。历尽千山万水,终于落脚于京城悦来客栈。可两个月过去了,还见不到皇帝。他们一筹莫展。有一天午饭前,有个满脸横肉的阔少趾高气扬地跨进店里,店小二低头哈腰地将他迎上了楼。原来他是李林甫的家奴阿福,有道是宰相家奴七品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刘疆他们立即吩咐店主备了一桌丰盛酒席。阿福此时恰巧下楼,见到刘疆他们愁眉苦脸,面对美酒佳肴无动于衷,喊道:“你们几个外地人对美酒佳肴而不吃,还唉声叹气什么?” 刘疆他们赶紧请阿福入席,边吃边禀告:“我们准备了献地立县奏章,想拜求李林甫,引荐给皇帝,况且我们放在客栈的贡品也不放心。”到了李相爷府上,跪拜之后,林溢打开装笋干的箱子,指着笋干说:“这是白玉片,甚是稀罕,系玉竹所生,清爽可口,赛过人参,浸水发泡后切成薄片煮着吃,消食去油腻,减肥美容又健身。”林浠则打开另一只箱子,拿出几个柿丸说: “这是金凤粒,为凤鸟食品,其味甜爽,润肺养气,耐饥驻颜,有消化积食之神功。百吃不厌。”边说边试吃。李林甫恰巧久生积病求医无效,而“金凤粒”有化积神功,他吃后觉得口味甚佳,就赞不绝口。于是李林甫就引荐刘疆他们,觐见了唐玄宗。皇帝听完奏章,很高兴有人献地立县,依据奏章钦赐准予立县,封刘疆为县令,林溢为县尉,林浠为统捕令。因田中曾产青玉,故名“青田”“玉田”。

历时半年,即公元741年(唐开元29年)农历四月初二,圣旨才到达闽地,立古邑为玉田县,城内分为六保,分都为四十八都。据旧县志记载,当时古田县“东至罗源黄塘下里界,西至建安南才里界,南至闽清岩上界,北至政和均竹坑界;东南至侯官三仓石春界,西南至南平长安里界,东北至宁德石塘界,西北至政和上庄界。计地广280里,袤550里。地方辽阔,难于控制,雍正13年(公元1734年),总督郝请于朝,添设屏南一县……”(当时面积相当于现在古田县两倍多)。后来因哑巴帝起事失利,六都被剿灭,故有“剿闽地,古田没六都”之说”(见《三箭定江山》一书)。刘疆他们呕心沥血,完成了立县使命,为古邑人民争了光,出了气。刘疆创县有功,被奉为“托主”。大功告成不久,刘疆执意隐退让贤,向朝廷奏请林溢接任县主(见古田县志P212)。自己则携带子弟族人隐居乡间。古田县志P213记载:(刘疆)“忠君仁民,保族安身,生为民主,殁为神宗,不亦人杰唉哉!”。刘疆死后,又有好几个朝代的皇帝对他“累加封赠”,宋至清代均加以褒封号“宁境”,弥“拓主”。宋朝时谥为“顺宁正应侯”。夫人林氏,号顺应左夫人;郑氏,号正宋右夫人。明洪武初年,古田县建城隍庙祀奉。1983年,重新建了的新城隍庙,其正门口的一副对联写明了庙内城隍的功绩——“开基建邑神灵造千秋,率众归唐功德垂万代”;正殿大梁悬挂着“护国惠民”大牌匾;正殿右侧的夫人殿,还供奉着三尊女性神像,中间是刘疆的母亲罗太夫人,两旁是刘疆的两位夫人林氏和郑氏。不时有善男信女在庙里烧香祭拜。

每年的正月元宵节期间,县城民间人士都会组织一次盛大的城隍出巡民俗活动,祈求合境富裕安康。城隍出巡时,举着“护国卫灵公”的牌子走在前头,锣鼓开道,鞭炮齐鸣,群众扛着七爷、八爷、保长、判官等空身塑像,抬着瓶、炉、镜、香亭等依次前行,出巡队伍中间还有舞着狮,踩着高跷,表演木偶杂技等节目,配之以各种仪仗,各种乐器。出巡队伍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沿途人家摆上贡品,烧着高香,男女老少全出动,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话说林溢接任后,与兄弟林浠等县官一起,恪尽职守,为国为民不畏权贵地痞厉匪,不负众望,在任职期间力保一方平安,深受人民爱戴。宋朝时期,有个古田知县李堪顺应民心,在县治南门外建造“安邑庙”祀奉林氏兄弟。后来又被赐“显应”匾额。原来林溢、林浠同刘疆一道归顺唐朝,当时没有封号。直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才加封林溢为“昭烈侯”,林浠为“昭惠侯”(见县志P212)。以后又在旧址上修建新庙宇,遂改称“林章总管祠”。1958年因古田溪水库建成而被淹。后来城关乡贤杨斯田等人牵头,父老乡亲踊跃捐资献工,在湖滨高头岭新宁古路进去一公里左右,重新建了“林章总管祠”。祠内挂有牌匾—“林章忠义侯”,祠柱挂有“壮志贯山河 开疆拓土 千秋两载” “忠心昭日月 安民护国 亘古双英 ”等祠联,以颂其辉煌业绩。

另据说,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沈钟任屏南知县,他在乾隆三年增建城隍庙后殿,并写了一篇笔记,记录城隍的来历。沈钟认为,屏南由古田分治而出,刘疆既为古田城隍,屏南也应有自己的城隍。当时屏南没有城隍,于是他推荐了林溢、林浠两兄弟。沈钟以此上报,朝庭敕封林溢、林浠为屏南城隍。

玉田县治方圆约一平方公里。东溪和北溪汇合于城东。因溪直如剑,故名剑溪。

据传说有个男孩在剑溪边嬉戏时,忽然发现岸边附近的一块水中大石上有一条金色的泥鳅,非常好看。他抓起一块小石块,想震昏它捉回去养,不料脚底一滑,向前跌倒,手中小石块恰好砸烂它的尾巴。那条受伤的金色泥鳅被水流冲到曹洋瀑布的一个深潭中,现出龙怪原形。六太子召来虾兵蟹将,伺候养伤。并在深潭中建造水宫定居,发誓要报断尾之仇。

有一年,十来天连降暴雨,汹涌的洪水冲进城内,一保至五保的大街小巷被淹,房屋倒塌,人畜时有被冲走。城内百姓携上细软,纷纷逃到极乐寺等高地庙宇避灾。有天傍晚,坚持在城墙上巡视灾情的县令,由于劳累,伏在城楼案桌上打盹,梦见总管爷说,这次特大洪灾,是曹洋深潭的龙怪在大施妖术,特降暴雨,妄想冲毁县城,以报断尾之仇。要县令沐浴、焚香,将玉田县牌匾从紫桥上抛入洪峰中,表明玉田县已被洪水冲走,才能保护合境平安。于是县令立即照办,说也奇怪,牌匾一入水中,洪水就渐渐退去。既然玉田县牌匾没了,那古邑该取何名?为了永久纪念总管爷,人们就取林溢的号“古洞”的“古”字,林浠的号“田波”的“田”字,合称为“古田”。从此,古田县名延续1200多年,至今未曾易名。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