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东、浙南、浙西南的畲民族谱中都有一段关于“连江马鼻一罗源大坝头”的记载,就是说,畲民曾经迁徙到闽、浙交界地,又从连江马鼻登岸又经罗源大坝头而分迁各地的。如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镇田螺园畲族村修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冯翊雷氏宗谱》载:“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李共三百六十一口,从王审知为乡导官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盘王端一船被大风漂流,不知去向。”罗源、连江、永泰等地雷姓畲民家谱中还具体写明“驸马王孙雷奇、雷法嵩”等人为“入闽乡导官”,雷法嵩被授予“督挥元帅”等内容。史载,唐末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藩镇割据,唐光启元年(885)正月,王绪率河南光州、固始二州数千人渡江。八月,王潮掌兵权,和其弟王审知统率中州部队南下进入赣、闽。
现在马鼻镇已经没有畲族村。罗源县大坝头是畲民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历史上的“大坝头”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已经不得而知。目前,村名“坝头”者仅见二处:“其一,起步镇坝头村。此村主姓‘蓝’,为罗源县蓝氏最大的支派。地处起步镇的西北部帽顶山下,与洪福寺相距不足1公里,隶属于黄家湾村辖区范围,距县城15公里。现今全村24户110多人,均为畲族蓝姓,村民主要务农。据说这一支派祖籍广东潮州,相传唐光启二年(886)从连江马鼻迁入,分衍梨坪、黄家湾、坑头、官村等村。
其二,霍口坝头村,地处霍口畲族乡的西部牛母山(1251米)的山拗,霍(口)东(宅)公路通过该村,交通方便,距县城45公里,隶属于川边村辖区,共有29户128人,系畲族雷姓。坝头村属霍口龟山支派,据说该支派始祖大鸿,自广东海阳县人闽,在漳州、泉州、兴化、连江、侯官等地繁衍数世。于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人迁罗源霍口龟山(已废),后分衍岗尾、长岗、卓览拢等20多处曹村叫”“连江马鼻一罗源大坝头传说”所涉及的内容是唐五代的事,但是,翻检闽东族谱大多数畲族家族均写明自明代迁入闽东。这是历史的误会,还是有难言之隐而故意为之。除了与瑶族语言相近的广东省博罗、增城一带的畲族有“盘”姓外,其他地方的畲族的确不见“盘”姓,是否是如族谱所言“盘王端一船被大风漂流,不知去向”。一个传说留下了两个谜。
连江马鼻一罗源大坝头传说还透露一条信息,即畲族与闽王王审知的关系。关于王审知的掌故和遗址,均见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据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钟氏族谱》载,开闽始祖全慕公“于唐昭宗时,自中州宗昌县入闽,为汀州刺史,王潮为威武节度使。景福元年(829),与建州刺史徐归范俱附潮弟(王审知),及朱梁篡唐,封潮弟审知为闽王。审知喜全慕公骁勇有谋略,分汀世守之而家焉”该乡有位于积谷寮村的必婆洞,据传是当年王氏三兄弟征讨敌军之地。位于龙吴村光坑的罗兜祠是王氏宗祠,据传当年王审知携其母徐夫人在此居住三年,今仍有王姓传人,他们皆尊审知为开基祖。王审知之母徐氏,封为河间夫人,葬于光坑清坑成梅花落地之穴,坟宝今存。青水畲族乡还流传钟姓畲民助战工审知的故事。
我们从畲民家族的传说中,可以简略地爬梳出遥远的家族记忆与已逝的历史陈迹。可以大致整理出家族传说的发生所相对应的时间顺序与地点。这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畲民家族的发展与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