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江风俗,冬至前一天晚上,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三盆簪花的寿面,五彩缤纷,洋溢着吉利的气氛。在堂中另摆一张圆桌,桌上放着一只大竹箩,箩中盛着糯米磨成的粉团,点缀福桔数粒,和新购红筷两副,筷子两端簪有一盒四季花和绸制的长春花,此外还有一只泥塑的胖娃娃,叫做“孩儿弟”。全家男女老幼洁身净手后,就围坐在大竹箩周围,搓捏粉团。大人喜捏蝙蝠(福)鹿竹等象征吉利的东西,小孩则喜欢捏老虎、雄狮、白兔等勇敢活泼的动物。小孩每捏出一件东西来,大人都用吉利的语言来表扬一下,叫做“喝彩”,即使小孩捏了一只乌龟,大人也要喝彩说:“长寿长寿!”这种全家欢聚一堂,欢欢喜喜搓米团的场面,是其它节日所没有的。
搓丸,是团圆的象征。相传古时候有个穷人仔叫木连生,从小孝顺母亲。当他懂事时,母亲双目失明,郎中告诉他。要到浙江天目山下双清村,掏一碗东西泉的泉水来洗眼,才能重见光明。
为了母亲能重见光明,他不怕长途跋涉的辛苦,迢迢万里取回泉水,给母亲双眼一洗,果然如愿以偿。
有一年。天遇大旱,田园龟裂,五谷绝收。年关逼近,财主依然上门逼租。木连生自幼丧父,母亲被迫无奈,只好跑进深山去躲债,木连生单身独个在家,好生凄凉。一位过路大老官,深深同情他的遭遇,施舍十两银子给他。他还清田租。还余下一些钱,心想:“母亲半生劳苦,不能再在野地里餐风露宿呀!”于是决意进深山找回母亲。
没想到,深山旷野无处问路。他千声万声沿山呼喊,母亲躲在深处没有听见。木连生边找边想,怎么样才能让母亲走出深山回到家里,于是心生一计,磨米浆压成米团,然后搓成米丸,煮熟后贴在树杆上。果然,母亲从深山出来觅食,看到米丸就认准是山下人家食物,她想到这是种田人生活好转的标志,就沿着树干摘米丸,边吃边走,不知不觉回到了家。从此母子团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团圆日,每年冬至时都磨米浆压米团搓丸子,相沿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