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闽安圣王庙

闽安圣王庙

广告位

坐落于闽安迥龙桥北岸的圣王庙与南平顺昌圣王庙、厦门同安圣王庙,是福建奉祀齐天大圣的三大庙。

闽安圣王庙的建筑规格与风貌极具特色,坐北朝南,背依巍峨雄俊的棋盘山,面对唐代通海大石桥迥龙桥,左后侧有神医廖将军庙和辛亥革命烈士、陆军上将林述庆墓,右前侧有千年海丝古港邢港河和江南赵氏宗祠以及关西杨氏祖居。

圣王庙由圣王殿、跨街亭、观音阁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05平方米,建筑面积605平方米。圣王殿为土木结构,封火山墙,面阔与进深各五间,穿斗抬梁式木构架,内祀齐天大圣孙悟空、丹霞大圣、红毛猴王等三尊主神,还奉祀二十尊神圣。跨街亭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为木构架。观音阁在圣王殿后侧,基础依山势升高4米左右,也是土木结构,封火山墙。圣王庙整座庙宇安坐在迥龙桥北岸桥墩上,岸墩上部雕砌层层凸出的悬空卷书石材,工艺精美,卷书断面长30余米,高2.5米。从外观看,庙宇重檐歇山顶,这在江南庙宇建筑中极为罕见,尤为壮观。

据史载,圣王庙始建于南宋理宗端平甲午年(1234年),明清两代经过数度维修,又经民国十二年(1923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989年的两次修缮。重建后的圣王庙依旧古香古色,雕梁画栋,古代木构建筑中榫卯结构的精华,获得淋漓尽致的传承。

圣王庙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庙宇东侧墙外竖有四面石碑,其中“沈公桥”碑,记载迥龙桥与圣王庙的历史沿革及捐款名录,“福禄善庆”碑和“庙貌重新”碑,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圣王庙之事。四面碑文详细记述闽安古镇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大篇幅记述了闽安商行、商店在中琉关系与闽台对渡中,进行海上贸易的情况和详细捐款名录。

闽安圣王庙奉祀的三尊主神,集中体现了从红毛猴王到丹霞大圣,再到孙悟空齐天大圣的演化过程。早在唐宋时期,福建就流传着红毛猴精的传说,猴精俗称猴王。

清代福州人编写的《临水平妖志》,描述陈靖姑“被良女带去闾山学法。二人行至望北台岭,遇着一妖一鬼调戏,被良女用起火珠掷去,姑乃走了。”此妖原来是“福州豹头山红毛猴精”,一贯奸人妻女。三年后,它被陈靖姑用捆绳“捆做一堆,动弹不得,遂命王、杨二太保,将那猴子押出去,着阴兵割去阳物”,于是弃邪归正。清人何求《闽都别记》更加明确记载,原是为非作歹的红毛猴精,被女道士陈靖姑收服后,安顿在福州乌石山的豹头山宿猿洞。猴精自归正法后,受过敕封,又在洞修炼,法术无边,显圣佑民,成为民众的保护神。此时,福州乃至福建乡民皆尊称修炼成圣的猴王为丹霞大圣。

中国古代所建庙宇都有渊源,圣王庙亦然。闽安迥龙桥于唐代建成,因刑港山洪暴发,洪水倾泻而下,数秒之内可将杂物冲至闽江,加之闽江大潮冲击,浊浪排空,如遇台风狂袭等,时常冲裂部分桥体,乡民修补频繁,劳累异常,疑有妖魔作怪。于是,乡民鸠资,从福州乌石山请来陈靖姑的部将丹霞大圣,在桥北引桥驳岸上,兴建起齐天府,时称猴王庙。但自然灾害总违人愿,石桥的坏损依然难以根治。士民怀疑猴王贪玩,不称职。加上民间传言在桥旁东村稻田上,有猴子穿的鞋子丢失田间,对猴王的玩忽职守更是深信不疑。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福建观察使兼闽安镇官赵与滂,秉承民意立即在齐王府后侧构建观音阁,节制猴王。

历史车轮飞奔至明代,文学巨匠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这部小说塑造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险恶路途上,降妖伏魔,化险为夷,顽强坚韧,功垂成佛。闽安乡民深受《西游记》影响,将齐天府改称圣王庙。

圣王庙是闽安民众乡愁的象征。清代戍台的闽安水师军士将圣王文化带往台湾;古代闽安海丝路上的海船,将圣王文化带到世界许多国家。每当戍台凯旋的兵船,远航归来的轮船,见到圣王庙,就有回到家的感觉。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