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美誉的福州名邑坂东镇,是闽清商业大镇。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三天,闽清及周边各地的20多万农民聚集在此,交流农产品,为开春的农活准备农资,逐渐形成了闻名全省的以闹春、逛墟市、旅游为主题的民间民俗文化节。
宋高宗年间(1160年),闽清县坂东乾上村建起昭显庙(芝田宫),供奉王审知部下四位陈姓将军和其手下陈、蔡两总管,以及闽清县历史上二位清官。相传清嘉庆年间,当地有一户人家把祖冢迁到芝田宫附近,不料搅了芝田宫六将军的梦。村民农历正月十八日齐聚芝田宫闹春、举办庙会和摆摊设墟,借此让万众脚踏该龙穴,迫使冢主迁冢。此后,每年正月十八日十里八乡群众都到坂东乾上村芝田宫赶庙会,摆摊设墟、交换商品,慢慢形成了闽清“十八坂”商贸习俗。此种说法极具浪漫主义,但不可信。
其实闽清”十八坂”传统圩日自清末出现以来,至今才有180多年历史。在清道光帝元年,梅邑乡绅经协商,决定在坂东六都洋举办民间民俗文化节,然而文化节当日附近有十八个乡的农民到这里赶墟。文化节故取名闽清十八乡(坂东六都洋)交流会,简称闽清“十八坂”。
如今,闽清“十八坂”已从单纯的生产、生活物资交流活动,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商务洽谈、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会节。闽清“十八坂”商贸习俗表现了人们对和平年代与幸福生活的期许,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重要历史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