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火把船轿夜接亲

火把船轿夜接亲

广告位

用轿子接亲是过去福州地区的基本婚俗,嫁娶接亲婚礼都在上午举行,但在闽侯龙祥岛水乡,旧时嫁女娶媳却有“火把船轿夜接亲”的独特习俗。

龙祥岛是孤岛,四面环水,岛内大小洲岛多不相连,岛民通往岛外的唯一工具就是船,轿子到不了,只能用船轿接亲。人道“隔河千里路”,接亲船不是随时可以通行的,要算“水字”(潮水时间),但不管什么“水字”,都要在天亮前驾船接亲。

嫁娶双方在婚前,选好吉日,准备好夜间照明的火把和接亲船轿,按约好时间进行。嫁女方在此前准备火把,毎把都用大红纸圈一圈粘住,选好“亲家舅”(嫁女的弟辈)当火把手。与此同时,娶媳接亲方准备好接亲船轿,船篷旁披挂大红彩布,船内排好座位,当天凌晨到天亮前,由族人和新郎驾船去接亲。

娶媳接亲方船轿快到女方家江外时,以放鞭炮方式通知女方,这时,嫁女一方派出出嫁女的弟辈(含堂弟)“亲家舅”三至五人,手持火把在沿江路上迎接船轿。迎亲船轿一靠岸,鞭炮又响起,礼赞人念“姑爷脚踏亲家门啊!福禄寿喜齐周全啊!”的迎亲诗,后来跟着的亲人“好啊!好啊!齐周全啊!”一声又一声和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新郎上岸进宅前,首先要发红包给迎亲的“亲家舅”,一是算爱幼礼,二也算是给犒劳费,三还是算“让路钱”。红包不论多少,钱额尾数必须带“3”字吉利数字,“3”字与“生”字福州方言是谐音,寓意传宗接代。新郎发好红包,在喜娘和“亲家舅”引导下,从正门进宅,在厅堂中等候新娘。

与此同时,新娘正在闺房与母亲话别。女儿哭哭啼啼地,将平时学的哭嫁诗唱起来,主要内容是忧嫁出后命运,和离开父母的难舍之情。母亲也唱起“劝嫁诗”,场景十分动情。笔者还记得几句劝嫁诗:“妹呀妹啼着停,过门以后别人依。着敬台家(婆婆)和老倌(公公),纸头(早晨)煮早(早饭)毛定虫(不偷懒)。千言万语交代妹,做人媳妇着听嘴。台家老倌是长辈,依姆家婶当姐妹……”约估时间差不多,喜娘前去拍门,念拍门诗,把气氛推向高潮。

新人出门前,新娘要吃太平面,母亲为女儿在头上插花,接着新娘和新郎点香,向列祖列宗牌位拜别,再一一面别父母及亲人。这时父亲给女儿盖上“红盖头”,然后新娘在亲人们簇拥下出厅堂门。“亲家舅”们又持着火把,送到道头。新娘由喜娘扶着上船轿,这时岸上亲人放鞭炮送别。

如今,龙祥岛堤坝围了,桥通了,路好了,岛民生活有很大提高,嫁娶接亲再也不用船轿了。他们有的用轿子嫁娶接亲,有的新郎还“骑马接亲”,一路上鼓乐相闻,十分热闹。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