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算盘之忆

算盘之忆

广告位

郭柯柯

人们常说“心里的‘小九九’”“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这些俗话和算盘有关。在计算机、计算器还没普及前,算盘是人们常用的计算工具。

记得那年,生产队的谷场上,等待分地瓜的喧闹人群像一锅煮沸的水,老会计一边用带着突起青筋的手背擦着汗,一边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扒拉着算盘上的珠子。

而我和小伙伴玩算盘拨珠战、念口诀比赛的事历历在目,心里满是温馨。

初次对算盘留下深刻印象,是姑姑的那把老旧算盘,她每日与算盘为伴。姑姑高中毕业后,扎根乡村,在蔬菜满园的地里劳作,算盘则是记录账目的得力助手。她使用算盘时,手指灵动如舞者,在算珠间轻盈跳跃,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是一曲欢快的乐章。那些复杂的算术难题,在她手中不过是小菜一碟,眨眼间便能得出准确结果,且从未有过差错。村里人遇到账目问题,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姑姑,她总是欣然前往,用算盘为大家排忧解难。

书橱里,至今还珍藏着那把我童年及青年时期曾频繁使用,而后又长久被遗忘的算盘。框角上的那道豁口,是我小时候抢着扒拉算珠摔的,爸没骂我,用砂纸在角上磨了磨,说:“这样就不会划伤手了。”

父亲用算盘时,手指亦是上下翻飞,我用笔计算许久的算术题,他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

我上学学习珠算,那讲台上的算盘,铁壳子被磨出亮斑。压柄的连接处裂了道缝,露出里面的原木料。最底下那排珠子,有一颗歪了头,像一个不肯排好队的调皮蛋。学打算盘,远没有看父亲打算盘时的那般享受,有的只是枯燥无味地扒拉算盘珠和感觉永远快不起来的速度,即便老师偶尔的鼓励,成绩也仅一般。

再后来,随着日常工作的日益繁忙,算盘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在女儿年幼之时,我偶尔会取出算盘,试图将其作为玩具之余,也想激发她对珠算的兴趣,希望传授给她这项技能。然而,遗憾的是,她仅仅是将算盘视为新奇玩具,或是如同我儿时惊叹于姑姑和父亲熟练的珠算技巧那般,并未展现出深入学习的热情。最终,算盘仅作为一件装饰品存留。

我轻轻抚摸着从书橱里拿出的算盘,感受着它细腻的质感。在普遍使用手机、计算机的都市生活里,谁还和我一样,偶尔想起早年的老算盘呢?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