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特产 八棱瓜

八棱瓜

广告位

江月英

八棱瓜,因瓜身上有八条纵向的棱而得名,是丝瓜的一种,皮绿色,无绒毛,瓜肉白色。初秋时节,我常会买回几条八棱瓜,将它们清洗削皮后再煎炒或煲汤。我喜欢这种瓜,不仅是因其口感清甜细腻,营养丰富,更主要是它承载了许多难忘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老家房子庭前有块空地。每到谷雨前后,母亲都会挖坑翻土撒下八棱瓜的种子,再往上面覆盖一层浅浅的草木灰。几经浇水,待瓜苗吐蔓长高时,母亲又会拿粗麻绳捆绑大竹竿,搭建一个简易的瓜棚,之后小心翼翼地把藤蔓牵到竹竿上,就能让它们顺势向上攀爬延伸了。

八棱瓜适应能力很强,往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藤蔓便爬满了整个棚架。过去我总爱捧着书在瓜棚下晨读,偶尔风一吹,从叶片上滚落的晨露还会掉落在脑袋上,冷得我一激灵。同样早起的母亲忙着给八棱瓜浇水、施肥,有次听见我发出惊叫,母亲跑过来一瞧,发现是瓜棚上的蚯蚓掉在书上,赶紧安慰我说:“别害怕,蚯蚓是来助长瓜苗的。”

春去夏来,八棱瓜的藤蔓上悄然冒出如小喇叭般的黄花,不时还引来蜜蜂嬉闹于花蕊。不过没过多久,这些黄色小花就渐渐凋谢了,藤蔓上的瓜条也日渐丰满,我时而呼朋引伴来瓜棚下踢毽子、玩过家家,定会趁机跟小伙伴炫耀母亲种出的八棱瓜长得多好。夜里,细长的瓜条在藤下随风轻晃,父母也常与邻居们一起坐在瓜棚下“话仙”。一杯清茶,一碟花生,大家转眼就释然了一天劳作的疲惫辛苦,这样的农家田园生活朴素自然,总让人知足常乐。大人小孩的欢笑声久久回荡在黄花绿叶间,倒也和宋代诗人赵梅隐在《咏丝瓜》中描绘的“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意境,颇有几分相似。

夏末初秋,八棱瓜丰收,母亲会隔三岔五采摘下一些,部分卖给附近的小饭馆,借此减轻父亲微薄工资维系的家庭开支压力。剩下的不是送给亲朋或邻居,就是留下自家烹煮,当三餐的下饭菜。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物资比较匮乏,八棱瓜浑身是宝,更得物尽其用。记得有次我感冒咳嗽不止,母亲便将八棱瓜的藤蔓掐断,把溢出来的汁液收集起来加冰糖让我喝下,这才终于止了咳。母亲还会特意在瓜藤上留下来几条熟透的八棱瓜,等瓜身变成浅褐色,就能从中取种子再次播种。一些变老的瓜,母亲便将其摘下来晒干,之后制成洗碗刷锅的工具,非常好用。

直到父亲过世,母亲年事渐高,我们兄弟姐妹不再让她一个人去搭棚种瓜,庭前也没了过去爬满瓜藤、挂着黄花的热闹模样。后来从超市买回来的八棱瓜虽味道不尽相同,但每次清洗、烹饪时,指尖触到那八条棱,鼻尖闻到熟悉的香气,我仍会想起老家瓜棚下的晨露、母亲的身影,还有那段带着瓜香的旧时光。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