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话》
七月的一天,我一时兴起打算去闽侯五虎山走走,导航到「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结果踩了一个大坑,这里不让车辆通行,看上去也没有旅游接待的能力。败兴而归,回程过螺洲大桥却无意间拐到了龙祥岛。
龙祥岛曾经是一个孤岛,岛四周水域广阔,历史上曾是疍民的主要聚居地。2012年,螺洲大桥通车,使龙祥岛与福州市区直接相连,结束了它作为孤岛的历史。进龙祥岛可见一处「龙祥岛渔耕风情街」,有摊位在售卖土特产和河鲜。龙祥岛以甘蔗最为出名,甘蔗成熟季这里应该十分热闹。
今天,这里是我驾车环行龙祥岛的起点。环龙祥岛的路,南线叫做禄江线,北线叫做江禄线,禄江线好走,路面不宽,但设有供车辆交汇的会车道。到了岛的西端,连到江禄线,道路其实就是堤坝的堤顶路,仅供一部车勉强通行,开车要十分小心。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驾车环行龙祥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于我而言,就像走进一个宫崎骏的世界。
车沿着乌龙江岸行驶,龙祥岛始终以温润的姿态向你展开。频频撞入眼帘的,是沿着江岸铺展开去的甘蔗林。七月的甘蔗尚未长成,却已然挺立起青翠的腰杆,密匝匝的,几乎要挤进江水里去。甘蔗林间,风是常客,它穿梭于青翠的茎秆之间,引得无数叶片翻飞、摩挲,沙沙声此起彼伏,仿佛无数绿色精灵在低声吟唱,又似自然之手悄然拨动一望无际的竖琴。那声音连绵不绝,竟将岛外的尘嚣轻轻推远,只留下这一片生机勃勃的宁静。
轮船破开乌龙江水面,悠悠前行。阳光慷慨地洒下,江水翻腾着碎金般的粼光,也映照出不远处巍峨的五虎山轮廓。那山峦如五位沉默巨人,披着青翠外衣,安然立于江畔,仿佛古老世界的守护者,在夏日浓荫里,静默守护着龙祥岛的秘密。
夏日的微风裹挟着江水的湿润气息迎面而来,头顶的高架桥如一道银灰的飞虹,轻盈地跨过江面。恰在此时,一列蓝白相间的列车,无声地划破江面上空,倏忽闪现,又瞬息消失。那飞驰的身影,如同宫崎骏画中驾驭风之力的巨龙,优雅而迅捷,载着远方的向往与时间一起飞逝而去。江岸边的货船安静地泊着,巨大的钢铁身躯锈迹斑斑,沾着水渍与风尘的痕迹,倒显出几分粗犷的硬朗。船身铁锈红与江水的碧绿形成奇妙对照,仿佛自然野性中突然冒出的工业筋骨,笨拙却坚定地扎根于这片水域。这硬朗的工业风,宛如宫崎骏画笔下那些既庞大又温柔的飞行器,笨拙地栖息在自然怀抱里,竟意外地和谐,又仿佛是宫崎骏精心绘制的梦幻画面——那工业时代的光影与自然脉搏竟能如此温柔地缠绕共生。
龙祥岛土地慷慨,果木繁茂,甘蔗之外,还有龙眼树、橄榄树、荔枝树、黄皮果树、番石榴树,但凡福州本土的果树在这里都能找得到。龙眼树撑开浓密如盖的绿荫,枝头累累果实已初具规模,青褐色的外皮紧紧包裹着内里悄然凝聚的甜蜜。龙祥岛上有一个橄榄岛,橄榄树伸展着清瘦的枝条,细密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如碎银般闪亮。椭圆形的小果子青涩坚硬,藏在枝叶间,仿佛顽皮孩童躲着不让人轻易发现。这些果实,青涩却饱满,无言地许诺着未来丰盈的甜蜜,恰似宫崎骏世界里那些默默生长的希望,正积蓄力量,等待成熟后照亮人间。
停车向岛深处走去,偶遇一位老农正俯身查看甘蔗长势,他的动作轻缓柔和,粗糙的手掌抚过青翠的蔗茎,如同抚摸婴孩的皮肤。他抬头望见我,咧嘴一笑,眼神里闪烁着土地给予的踏实与安然。另一处荷塘里,一位穿红衣裳,带着鸭舌帽整理荷塘的大叔半截身子浸没在水里。七月的阳光像融化的金箔,稠密地倾泻在荷塘上。水面浮着一层细碎的金芒,随着微波轻轻晃荡,仿佛有无数金色的小鱼在游动。龙祥岛上有28个草洲和蚬埕(贝类养殖区),滩涂面积达3000亩,盛产蚬子。还有一处塔礁洲湿地公园,是岛上重要的生态区,拥有丰富的鸟类和湿地植物,据说被誉为「福州的天鹅湖」,需要坐三轮车才能到,这次我没有去。龙祥岛的七月,有它独特的风景:青翠欲滴、沙沙作响的甘蔗林,枝头沉坠着的还在青涩中的龙眼与橄榄,静泊江岸、锈迹斑斑的货船,以及那不时如银龙般掠过江上的列车……这些元素在龙祥岛的夏日里奇妙地交织着,拼凑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意境。
这意境,仿佛宫崎骏笔下那个世界在闽江之畔投下的温柔影子。它既非纯粹的田园牧歌,也非冰冷的工业图景。它让青翠的自然与钢铁的筋骨并行不悖,让古老的缓慢与现代的疾驰隔江相望。这秘密,让奔忙的我们,在某个回望的瞬间,仿佛瞥见了宫崎骏画中那架飞行器,载着纯真的梦,安然降落于一片长满甘蔗、飘着龙眼甜香的绿色港湾——那是速度时代里,我们内心深处始终渴望停泊的温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