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福州现存最长的古桥

福州现存最长的古桥

广告位

摘自《平话》

上街镇榕桥村十四门桥是福州现存最长的古桥。

榕桥村,始建于北宋,古时曾称为惠化里、招贤里等。村子西侧郁郁葱葱榕树荫下,一座长长的古石桥特别出名,所以现在村庄名为「榕桥村」。

春日,福州地铁二号线沙堤站出来,独自一人步行导航寻至榕桥村十四门古桥。十四门古桥东桥头是「惠化里」牌坊,「惠风和畅敷仁里,化雨昭苏润德邻」。榕桥村地处溪源江要冲,自古是水陆要道,也是来往人员、货物交通集散地。据记载,明人郑元韶途经十四门桥时,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西望旗山数里遥,寻常春涨阻耕樵。而今游客过多少,忆渡溪源十四桥。

十四门桥,石墩石平梁构造,每墩左右各有一块大石梁,每块石梁厚五十厘米,重十吨以上。十四门桥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古时科技水平低下,由于工程量大,历经七年方建成。东端左第一块桥梁刻石记载:「元丰二年□十一月庚申造至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壬辰毕□□石匠张保」。东端右第一块桥梁刻:「兴禾里林居广与室中陈二十一娘同发心舍石桥一十四门上报四恩三有下及一切含生同沾福利」。宋代建桥之前,周边村民须靠渡口舟楫过溪源江,石桥筑讫极大方便附近村民出行、劳作。

十四桥全长102米,有十三个船形桥墩,十四个孔道,故称十四门桥。明代的《闽都记》记载:「十四门桥,在招贤里。叠石为桥,酾水凡十四道,故名。」十四桥桥面没有栏杆,舟形桥墩宽度超过桥身,整座桥好似横跨溪源江面的一条大蜈蚣。据说,在北宋元丰之前,就已修建过石桥,因洪水泛滥,屡有兴废。元丰二年,用巨石叠舟形墩方得建成,遇大洪水仍有毁坏。南宋时,当地乡间绅士林居广出身官商一体大家族,世代积累,富甲一方。林居广忧于石桥仍不时被冲毁,就在北宋元丰年旧桥基础上,独自出资翻新扩建了十四门桥。保存至今的十四门桥就是林居广于南宋淳熙年间扩建翻新的。

十四门桥建在溪源江上,溪源江水况复杂。每日受到闽江潮汐涨落冲刷,还汇入了永泰、闽侯群山间众多溪流,遇暴雨台风山洪暴发,破坏力巨大。十四门桥东桥头保留两块残碑,这是年代不详的古代修桥捐银碑,篆书碑名「继往」、「开来」碑。石碑上刻录捐献银两修桥的乡人姓名。碑上铭文还记载修桥原因为:「蹇遭洪水冲坏桥梁」、「王马不行,空羡凌虚」、「桥圮经年,屡忧春渡」等。可见,千年岁月沧桑间,溪源江上十四门桥不断遭受重重磨难。

2005年超强台风「龙王」袭击福州,风狂雨猛,溪源江暴涨,十四门桥有几处桥墩被洪水冲塌一半,造成桥面悬空,古桥濒危。次年修复时,意外发现清代落入江中的石梁一条,刻上「十四门桥」大字,竖立桥头纪念。

现在,十四门桥上方数十米处有新建的公路桥。当地村民出行还是习惯选择过古桥,抄近道,更方便。悠悠岁月,时光流逝去十四桥古时舟船横渡、商贾云集、乡民攘攘的繁华景象,留下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十四门东桥头右侧,榕桥村修建了精致的「逸乐亭」。古榕树下亭联:「入耳有清音尤宜听者,迎眸多秀色直欲餐之。」「榕水无私雅爱我,桥亭有意长留名。」站立桥头,凝望十四门桥上匆匆行客,不禁心中再次默吟明朝郑元韶那首十四门桥诗:西望旗山数里遥,寻常春涨阻耕樵。而今游客过多少,忆渡溪源十四桥。

十四门桥展示福州古人高超的建桥技艺,是人文自然景观高度契合的奇迹,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最后,引用一首明人龚用卿(明嘉靖朝状元,福州人)十四门桥诗:疏松绿竹拥村原,跨岸桥通十四门。水浅沙明飞白鹭,夕阳溪色近黄昏。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