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溪源寨芳华

溪源寨芳华

广告位

何金兴

迎接客人,并非要刻意营造敲锣打鼓、杀鸡作食的热闹场面才算有诚意,我倒是喜欢那种“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安静自在的惊喜。闽侯的溪源村,便有其独特的自然方式。穆源溪从村西的小山头淙淙而下,出村老远迎接你;房前屋后的槐、樟擎出绿荫伞;田园扑面拂来的习习凉风,让你忍不住深吸一口翠绿的负离子,也想做一回无牵无挂的荷锄人。最让人欣喜的是,拐个弯,路边不时冒出一座憨憨的土楼,单体小得像汉朝送别时的阙楼,孤零零地立在那,惹人怜爱,又像武侠剧里的桥段,终极高手出场前先让小角色暖暖场。及至见到古寨真容时,令人屏息。正如《闽侯县志》记载:“溪源皆山田,有古寨焉。”

建于晚清的溪源寨,背依青山,面朝田舍,尽享尊者之贵,是鸿尾乡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方形寨堡。正面寨墙以青石打底,辅以上层结实的土夯构筑,笔直的一条线排开,让人第一眼就能直观感受到它的气场和庄重。木构门罩下题有“溪源寨”的额匾,更是成了拍照打卡点。此寨前后共三进,由外及里依次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阁楼等,占地六千平方米,房厅鼎盛时有两百多间。寨的两侧建有护厝,部分土墙坍圮,绿草从两侧庭院的岩土夹缝中钻出来,平添了几分人事沧桑、历史厚重之感。

观寨最佳的地点,是前座厅堂靠近中天井的位置。因天井开阔,一碧如洗的天空被青瓦屋檐剪成矩形方帕,仿佛伸个手就可触摸到它的丝滑质地。即便在烟雨笼罩的季节,也可放下世间事,点盏熏香,温壶茶茗,听雨帘散落在天井石阶上的滴答声音,原来日子可以如此从容不迫。在这,从一块块镂空的门窗探窥族谱往事,从一处处精致的木雕揣测美好寓意,从一间间古朴的起居感受人间烟火,你就能深刻理解建筑是凝固的时间的蕴意。而主座屋顶两侧的马鞍墙,最是吸引人的目光。马鞍墙上并非平常所见那样刷上白灰,而是用竹钉把一块青瓦整齐地钉于墙体,这种独特的装饰很像古代军士的铠甲,更显英武之气。

所有访客都好奇,建寨的主人既非官宦中人,也非商贾世家,哪来这么多钱财立下如此家业、泽被后人?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女人,林有宜还不止一个。

相传,清道光年间,溪源村林有宜早年家道贫寒,从小就给人放牛、砍柴。后来为谋生计,小小年纪的林有宜就到邻村东家当长工。林有宜做事勤快,为人和善,深得东家夫妇的信任,被东家夫人安排与其小女儿一起上私塾读书识字。林有宜长大后,长得一表人才,被提升为管家,钱财账目管得一清二楚,不仅赢得东家的赏识,还俘获朝夕相伴的东家姑娘的芳心,最终抱得美人归,喜结连理。故事如果就此结束,那仅仅算是草根逆袭,还谈不上开天辟地之举。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宜公以五亩薄田的嫁妆为初始基金,辛勤耕作,积攒钱粮。妻子放下小姐架子,努力适应农家生活,相继生下了建邦、建亨、建贞、建发四个男孩,家庭越发兴旺,渐渐有了一些积蓄,就在当地开了一家商铺。日积月累,钱财日进,于是有了为子孙建造一幢全溪源最大的房子的梦想。最终让梦想照进现实,还得靠另一个女人——宜公的岳母。那个把为女儿觅得贤婿作为当母亲最大骄傲的女人,再一次伸出援手。每次女儿回家省亲,老夫人都会亲手抱一瓮糟菜,在瓮中悄悄地放一块金砖,让女儿带回家。为免路上遭土匪打劫等,她送金砖给女婿的事,从不声张。直到有一次,女儿抱一瓮糟菜坐轿回家,途中打盹时双手一松,糟菜瓮落地,摔成两半,才被轿夫发现了其中秘密。清咸丰三年(1853),宜公用自己辛苦积攒的钱及岳母赠送的金砖,在溪源村这块风水宝地上,建成了闽侯县规模最大的土楼。

宜公当初对溪源寨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方形庄寨与闽西圆形土楼的不同。圆形在客家文化中象征团圆与天地循环,体现了客家人的集体主义与平等观念。方形布局更接近中原传统院落式结构,便于划分等级空间,体现儒家伦理秩序。如区分正厅、厢房、前座、主座等,正厅用于祭祀和家族议事,厢房按长幼分配。宜公从中原林氏一支繁衍下来,受中原文化影响,对家、宗族的生根发芽和生生不息抱有莫大的期待;其次,溪源寨历经战火、匪乱而不倒,也体现了宜公建寨时的深谋远虑。庄寨兼顾防御与居住的舒适性,不同于圆形土楼极致于防御的特点,方形外墙多为木构架支撑的石砌或夯土围护结构,外围的护厝防御设施独立于居住区,实现防御与生活的平衡。

宜公后人、古稀之年的林长保带我走上溪源寨的后阁楼。因后阁楼年久尚未修缮,楼梯及二楼的地板板材均有腐化缺失之象,我们走得异常小心。在上楼的楼梯处,长保老人指着拐弯处的小房间介绍说,这里是密室,遇到紧急情况,族人们可把贵重物品藏进密室,以备不时之需。二层阁楼的内道,靠木构架支撑,用于起居交通;外道则是夯土结构,与外墙连体,称为跑马道,遇匪患入侵,可作紧急通信、支援之用。外墙的墙体打有细长的瞭望窗,户外的一举一动皆在视野之内,特别是设计了许多外窄内宽的小孔洞,老人介绍说是射击孔。我们沿着内道走到尽头,可惜不见了原先有记载的对角线上另一处的碉楼,与前门楼雄壮的三层碉楼相比,后阁楼原本与之呼应的碉楼已不见了踪迹,只剩坍圮的土墙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它历经的风雨。

若是夏天来溪源寨,还能观赏到寨前五十亩的荷花正亭亭玉立,铺满河塘。你可以在月夜或微雨中,忆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还可以学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样子,拎一壶酒,“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哪怕什么都不想,放空身心,看着一群稚童采摘莲子,尽情地投入乡村研学,也能让自己仿佛回到童年的本真状态。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看你带来几分情致,便会有几分的体验。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