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广告位

向贤彪

门前的两株蜡梅绽放了,一缕淡淡的幽香从窗外飘进来,深深地吸一口,沁人心脾。

打小,母亲就告诉我,蜡梅与梅花因外观、花期相近,常常被人混淆。蜡梅开在寒冬腊月,且花骨朵像裹着一层蜜蜡,人们称它为蜡梅。宋代诗人杨万里赋诗赞曰:“天向梅梢别出厅,国香未许世人之。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母亲喜欢蜡梅,说它花骨朵嫩黄娇艳,活像一只新孵出来的小鸭,香气清新淡雅,让人陶醉。那时母亲并没有读过郑板桥的诗句:“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但过年之际,总会寻几枝蜡梅插在瓶子里,在花香氤氲中快乐地过年。

后来,我们家盖了几间新房子。父亲在新房的后山开出了一小块地,准备种一点蔬菜。在田里一起劳作的母亲说:“给我留个角落,种蜡梅。”父亲知道母亲喜爱蜡梅,也就依了她。不久,在面积不大的坡地上,留出一角种上了蜡梅。

第二年,蜡梅如期绽放了,清香四溢,引来蝴蝶、蜜蜂在枝头上下翻飞,也让过路的人驻足观赏,不愿离去。有人经不住花香的诱惑,顺手折下一枝,藏在身后。偶尔被母亲看到,她也并不制止,知道都是爱花人,采回去图个清香。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我自小也喜欢蜡梅。离家在外每逢年关,也会买几枝插在花瓶里。有朋友来,欣赏蜡梅,围炉煮茶,倒不失为一种雅趣,让平日里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岁朝清供的物品无须奢侈,有几枝蜡梅就好,为陋室增添了色彩,也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早些年,在泉州工作时,一次在江边散步,从垃圾堆旁拾起两株被人遗弃的蜡梅树苗,细如拇指,且枝叶枯黄。我用手指轻轻地刮了一下,尚见青绿色。心想,兴许还能栽活吧!于是,将它们带回种在宿舍门口的空地上。平日里,我细心地呵护它们,松土、浇水,还将瓜果皮发酵后埋在树根下。经过两年的细心呵护,蜡梅长大了,开花了,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嗅着蜡梅的芬芳,使人不由得想起清代著名女诗人谢浣湘咏诵蜡梅的诗句:“梅花换却旧时装,缃様裙儿点鹅黄。”这蜡梅合时而开,本为常情,但比之美人换妆,像点点粘在浅色裙子上的鹅黄,美丽姣好,显得高贵而端庄。女诗人是懂得蜡梅的,她巧妙地运用意象的表现手法,道出冬去春来、梅发新枝、吐蕾绽放的情景。“点鹅黄”引用了《初学记》中一女子“梅花点鹅妆”之典故,既贴切又形象,让人过目不忘、心有回响。

后来,我调回福州工作,把两株蜡梅挖出带回,栽种在小区的草坪上。在我和老伴的精心呵护下,它越发长得苍劲、挺拔,花朵年年如期盛开,且天气越寒冷开得越繁茂,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诱人的幽香。有蜡梅的陪伴,过年便有了寄托、有了诗意,增色又添香。恰如白石老人在一幅题为《一片冰心》岁朝图上的题句:“山居绝少繁华事,酌酒看花便过年。”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