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平安面里的年味

平安面里的年味

广告位

刘永宗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转眼间,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家乡的年味总是那般浓厚,而这份年味,深深地藏在母亲亲手烹制的一碗线面里。这一碗线面不仅仅承载着关于家乡年的记忆,更是饱含着母亲沉甸甸的爱。

在我的家乡莆田,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在大年初一和初五的早晨,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线面。这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新春的到来,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食面添了一岁”,人们相信,吃了这碗线面,新的一年里便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线面的做法多种多样,但我们家的线面却凝聚着母亲的辛劳与智慧。为了做好这碗线面,母亲从年前就开始忙碌起来。

每年中秋节过后,她都会在老家的院子里养上几只“红鼻番”。这些小鸭子刚买回来时,嫩黄色的羽毛,小巧玲珑的模样,十分惹人喜爱。母亲一般会养上六到八只这样的“小可爱”。

我们家分为新厝和旧厝,“红鼻番”被养在已成危房的旧厝院子里。为了这些鸭子的一日三餐,母亲没少操心,每天要往返两三趟去照顾它们,给它们煮地瓜、地瓜叶、菜叶子、米饭等食物,隔一段时间挑点井水给它们洗洗澡,确保它们能够茁壮成长。

母亲用一块渔网搭建了简易的鸭棚,虽然条件简陋,但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这些小鸭子逐渐出落得白白胖胖。到了过年的时候,它们便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大年三十的中午前,母亲会抓一只养得膘肥体壮的鸭子,来到井台旁宰杀、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块,用铁盆装好备用。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母亲却乐此不疲。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孩子们总是兴奋地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当半夜零点的钟声响起,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游戏,去放鞭炮、迎新年。而初一早上,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我们总是贪恋被窝的温暖,尤其是屋外寒风凛冽的时候,更是巴不得多睡一会儿。

然而,母亲却在太阳升起之前早早地起床了,开始忙碌着为我们准备早餐。她将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鸭子放入高压锅中,加入枸杞、红枣、姜片等食材,用文火慢炖一两个小时。渐渐地,浓郁的香气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鸭肉汤炖好之后,母亲便开始准备线面和其他食材。她烧一锅开水,将线面放入锅里小煮一会儿,然后用筷子捞起沥干水分,盛放在大铁盆里备用。接着,她又点燃灶火,用花生油炒制花生米、虾仁、金针、红菇、荷兰豆等食材,还将紫菜油炸至酥脆。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母亲便会温柔地呼唤我们起床。“阿no,阿紧(快点)起床啦,面都凉了!”母亲总是耐心地叫上好几遍,我们才三三两两地起床来到餐桌前。母亲会亲自为我们把线面夹到碗里,用热气腾腾的鸭肉汤浇在上面,再将刚刚炒好的花生米、紫菜等食材覆盖在线面上。一碗碗高高耸出碗面的美味平安面就这样陆续上桌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大口吃起来。那线面滑而不腻、汤头鲜美无比,每一口仿佛都能品出母亲的辛劳与爱意。母亲说她已经吃饱了,就安静地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眼中闪烁的温柔与满足。

一碗线面,满怀思乡。如今,虽然我们离家在外,但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不远千里回到老家,再次品尝母亲做的鸭肉汤线面。当然,我们也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会主动帮着母亲一起忙碌。然而,母亲却总是微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去玩吧,别把衣服弄脏了。我自己来就行!”

母亲的爱,就像那碗热气腾腾的线面一样,温暖而细腻。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