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鑫
毛豆,这不起眼的绿色精灵,悄然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时间、亲情与自然的故事。
夏末秋初,毛豆以它独有的方式,在田间地头铺展开一条生机勃勃的绿毯。那是一片不事张扬的绿,深邃而充满生命力,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情感宣泄。儿时的我,总爱在这样的季节里,跟随姥爷的脚步,踏入那片属于毛豆的秘密花园。姥爷手持镰刀,动作娴熟而轻柔,仿佛在与每一株毛豆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每一次挥镰,都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敬意。
回到家中,母亲早已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铺开了竹席。孩子们围坐一圈,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我们学着大人的模样,小心翼翼地剥开毛豆那层毛茸茸的外衣,一颗颗翠绿的豆粒如同珍珠般滚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与我们的笑脸交织在一起,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只留下毛豆的清香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毛豆的烹饪,是家的味道,是爱的传递。母亲的盐水毛豆,简单却直击心灵。她细心挑选,耐心烹煮,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当那一锅翠绿的毛豆出锅,整个院子都沉浸在它独有的香气之中,那是家的呼唤,是幸福的滋味。姥爷则喜欢就着毛豆,小酌几杯,那份满足与惬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毛豆,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了温馨与甜蜜。
然而,毛豆的世界远不止于此。在乡村的厨房里,它有着千变万化的魔力。它可以与各种食材搭配,创造出无数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母亲曾尝试用毛豆与胡萝卜同炒,红绿相间,色彩诱人。那味道,既保留了毛豆的清新,又融入了胡萝卜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那一刻,我仿佛吃到了整个季节的馈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慷慨与恩赐。
毛豆的记忆,还藏在那些平凡而温馨的日常里。夕阳西下,劳作一天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剥着毛豆,聊着家常,那份宁静与和谐,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打闹,偶尔也会凑过来,学着大人的样子剥毛豆,虽然动作笨拙,但那份纯真的快乐却感染了每一个人。毛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鲁迅笔下的《社戏》,让我对毛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那船上剥豆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让我感受到了那份属于乡村的纯真与美好。毛豆,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味道的依恋。
汪曾祺《五味》里说,他父亲会做一道菜:“毛豆剥出粒,与小青椒同煮,加酱油、糖,候豆熟收汤,摊在筛子里晾至半干,豆皮起皱,收入小坛。下酒甚妙,做一次可以吃几天。”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片生我养我的乡村,但每当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看到毛豆的身影,那份久违的乡村记忆便会涌上心头。那一颗颗碧绿的豆粒,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扇通往童年的大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一豆一世界,每一颗毛豆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毛豆,用它那小小的身躯,为我构建了一个既广阔又深邃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