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福州的“断桥”

福州的“断桥”

广告位

福州城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文艺范,如步道、如落叶、如三环红黄蓝的浪漫花道……还有那个夕阳夕下的断桥。所以,要看断桥,何必千里迢迢跑到浙江去呢?我们福州就有一座,而且真的断了。那就是“洪山古桥”。

洪山桥它位于福州西大门的闽江中,承载了许多老福州的记忆,很多人并不知道洪山桥的这段江面叫洪江,而老洪山桥的原名叫洪三桥。无论是居高临下,还是身临其境,视觉范围内的洪山断桥,残缺之美都是无与伦比的如今,洪山桥旁又建新的洪山桥,洪山桥“三代同框”而还留有的这一截一截的断桥,让很多人显得神秘而令人费解……

从宋代浮桥、明代石桥到现如今福州断桥,闽江上的洪山古桥已历经千余年。(洪山古桥的历史by家在鼓楼)宋代时,洪山古桥位置本没有桥,一到赶集时间,人们就将小船于闽江之上并排摆开,在小船间搭上木板,供人通行,这是洪山桥的前身。有讲究的是:搭建浮桥必须选在涨潮与落潮之间,百姓称之为“平水”,因为这个时间水流不急,才能搭建浮桥。

直到北宋,福州太守程师孟才开始修建洪山桥。将原本的小船固定在河面上,搭上活动的木板,供人通过。直到后来,才改成石梁桥,东接西禅渡口,西止洪塘阵坂。

明朝万历年间,福州镇守太监卢胜对石梁桥进行重建。新建的桥有36个桥孔,长419.8米,但因桥孔很小,后被洪水冲毁。明万历六年(1578年),福建巡抚庞尚鹏在原桥址上游2里处,重建石梁木面桥,东接高安山麓,西与洪山(洪塘之山)相连。洪山桥因江流湍急,木面易燃,历史上多次毁于水火。明清期间曾修缮过六七次。

位于洪山桥旧址附近的接官亭,建于2013年,木质结构,仿原接官亭而建。接官亭是清朝政府为各地官员来闽而设,官员在洪山桥上岸后,先到接官亭稍事休息,然后进城。

1953年,福州市政府把旧桥改为钢筋混凝土钢架木面结构的桥梁,可以通行汽车,但因桥窄,木板面损坏,不利交通。1985年12月,旧桥旁百米处新桥通车,为了便于通航,旧桥桥面拆除,保留桥墩。2005年,龙王台风过境后,桥墩被摧毁了8根,如今只剩下16根,是为“断桥”。2016年6月,洪山桥拓宽改建,改建后洪山桥将实现双向八车道。洪山古桥见证了榕城历史变迁。古桥墩现余16根。

古桥白鹭飞,构成闽江独特的生态景观。可以安静的坐在江边,欣赏下洪山断桥前白鹭飞。夕阳的时候,站在车流如水的新洪山桥上,你望着河中央杂草萋萋、任凭浮沉的旧桥。你看见后方楼群的霓虹渐渐亮起,不禁在想,为何桥只拆一半,却留下了风景?

因为它在老福州人的眼里,记载着曾经的生活。 曾经,它是福州文化的纽带,朱熹等文人到福州必经此桥。曾经,它多次被洪水冲垮,却被下一个朝代建起;曾经,这里的篦梳、光饼、酱油闻名全城,堪称福州的农贸市场。留在这里,是老福州人相信旧的桥在说话,它告诉子孙后人,过往的沉浮与崛起。

许多人以为,断桥仅仅因为文物价值而被保留。实际上,它还有水文价值和航道安全的考虑。保留旧桥墩,可稳定附近河床、稳定上下游水域流态,避免水流直接冲刷两岸河堤,保护闽江防洪堤。此外,如果旧桥墩拆除,洪山桥上游至白沙航道水位将下跌,航道水深不足,影响船舶通航安全;落潮时,径流太大,解放大桥下水流太急,影响船舶上行。断桥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是建筑、更是一种是语言,再诉说着,福州城里不动声色的美。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