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辛弃疾与万象亭

辛弃疾与万象亭

广告位

从法雨堂向东漫步,经过戚公祠,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万象亭”——这座历史的见证者,它的存在是为了纪念南宋时期那位力主抗金的杰出人物,南宋福州知州兼安抚使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早逝,他是在祖父抚养下长大的。1192年(绍熙三年)春,辛弃疾由上饶赴福州任福建提点刑狱。年底奉召赴行在,在临安受任太府卿(一说“大理少卿”,辛更儒《辛弃疾集编年笺注》证为“太府卿”)。辛弃疾的福州词作,或吟咏风物,或唱和友人,或抒怀遣兴,主要在这段时间,计有24首之多。

公元1192年秋,辛弃疾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期间,在万象亭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重阳节,他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西江月•三山作》: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那得许多愁,只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仙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在万象亭中,辛弃疾沉溺于饮酒,到了九仙阁,更是已显醉意,用手扶着脑袋。大概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了,城头鸦雀叫着,好像是在喊人回去休息。倚着栏杆,往亭外看去,原来已经下起了细雨,风儿吹拂,将雨点打在人的脸上。诗人寥寥数笔,便定格下那一份亭外的忧愁。柔软的风景,能勾起无限思绪,又能恰到好处地抚慰人心。当时福州的绵绵细雨,能多少冲淡一点这位忧国诗人的哀愁。

他一生的600多首词作中,有一半与酒有关,甚至还有写“戒酒”与“开戒”的。人生就在醒醉间,辛弃疾一生总体上是胸怀豁达,个性狂傲,性情不喜遮掩,对于荣辱拿得起放得下,但写这首《西江月》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眼看着北伐无望,故土难回,免不了流露出低落的情绪。

目前的万象亭,系后人为纪念辛弃疾而重新修建,据考证,宋代万象亭不在于山,原来的位置是在屏山以南,鼓屏路中段。据考证,它是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由福州知州叶梦得修建。《淳熙三山志》卷七《府治》载:“万象亭,燕堂之北。绍兴十四年叶观文梦得创,十六年薛殿撰弼修,立石。”如今的万象亭是一座方形亭子,亭周围环境清幽雅静,岩石重迭成趣。亭北侧,巨岩缝隙间生长有一株古榆,村托亭子,尤为稀奇。

万象亭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辛弃疾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南宋时期的风云变幻与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每一级台阶都仿佛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每一砖一瓦都记录着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在此,游客无论是想要深入了解福州历史文化,还是欣赏辛弃疾的诗词艺术,万象亭都是不容错过的去处。它静静地矗立,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那个金戈铁马与文人墨客交织的时代故事。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