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新宇
又到金秋九月开学季。那天,我路过母校福州鼓楼第一中心小学门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唤起我童年的记忆。尽管岁月已经久远,但当时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关爱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年轮里,成为我成长的动力。
小学时代,有两位老师使我记忆犹新,一位是曾经担任我班主任的陈老师,另一位是教数学的倪老师。
陈老师是二年级开始担任我所在班的班主任。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患有哮喘,学习成绩也不好。她并没有嫌弃我这个“差生”,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对我循循善诱,并善于发现我的优点。记得有一次,一位校长到我们班上语文公开课。那堂课讲的是《小交通员》一文。校长讲完课文,提问说:“小交通员立安机警地从被敌人破坏的交通站退出来后,为什么要在墙上做记号?”可能是由于校长来上课,我觉得新鲜、兴奋加上男生对战争题材故事特有的兴趣,平时很少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我,那天主动举手回答校长的提问。课后,陈老师表扬了我,并说我回答得比其他同学好,鼓励我今后多思考,多回答提问。陈老师就是这样,我只要有一点小优点和小进步,她就会发现并鼓励我。有段时间我哮喘发作特别厉害,经常到医院打吊针,原来学习成绩就不好的我,又落下不少功课。陈老师见了,便动员班上的同学给我补课,让我倍感温暖。
倪老师差不多是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我们班数学。他刚来教我们班的时候,我们记不住他的姓,都称他为“数学老师”。他幽默地告诉我们:“文革”期间,化学课被改名为工业基础知识课,简称“工基课”。教“工基课”的老师,被学生叫成“工基老师”,听着像“公鸡老师”,这样学校听着像动物园一样。同学们听着都笑了。倪老师这段对老师称谓的幽默介绍,使同学们记忆犹新。从此同学们都记住他的姓氏,不再叫他“数学老师”了。
倪老师不仅幽默,还有爱心。有次放学回家的路上,路队走到鼓西路口附近,我们看到一位老大爷摔倒在地上,就扶起老大爷。这时正好倪老师也路过这里,他用他的自行车和几个同学一起,把老大爷送回家。倪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的真谛。
我成长历程中的这两位老师,用爱的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当年的孩子。如果每位老师都能用爱的言传身教影响每个孩子,那每一颗善的种子就都会在不经意间播撒进孩童幼小的心灵。在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能多一份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自信和力量。
童年的成长经历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我们还是无知幼童时,老师用他们的点滴言行,让我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这就是师者之爱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