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冬宴

广告位

戴春兰

日忙夜忙的秋收一完结,乡邻们紧张的肌肉一下子松弛下来,就着新收成的黄豆花生喝几口小酒,盘算下今年的进项,趁着冬闲,儿子娶媳妇,老人祝寿,孩子摆满月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拣定好日子,散发请帖,打好电话,三请四催亲房叔伯,分派好采买及厨房下帮忙的各路人马,真正的好戏才算开场了!

正式桌席前一天,亲房邻舍都很自觉地带着自家的桌凳碗筷酒壶前来帮忙,也不用谁分派,能上厨的就在厨房里烧大块,手脚麻利地宰杀鸡鸭,力气大的挑水,小伙清洗桌凳碗筷,并在祠堂或邻舍家摆放好。

请客的正日子,天刚蒙蒙亮,厨房下便架起熊熊大灶,开始忙活起来。大厨是村里公认的柏生,腰肥脖粗,整张脸油光水滑,挥舞锅铲煎炸炒煎,做的菜色泽鲜亮味道好,远近都上迎下请。他边忙活边简短下令:“香料……大盘来八个……炖汤上一个……”他一开口,旁边便有帮厨的人应和着进进出出。

女孩子们蹲在水盆边洗菜洗香料,咬着耳朵说着姐妹间的悄悄话,间或嘎嘎地捂着嘴笑起来。

终于上桌了!小伙子平稳地端着红漆盘,穿梭在各桌之间,汤盆一丝儿不晃,极力卖弄着精神头。平日里油水再不足,肚子饿得咕咕直叫,酒席上可有严格的大席,必得德隆望尊的长者居之。开席后,菜和汤先转到他们面前,待他们尝了之后,桌上的人才能伸长筷子从盘里夹出颤悠悠的肉,用勺子从盆里舀出油汪汪的汤,尽量不出声地大嚼起来,不能在酒席上表现得狼吞虎咽“吃没吃相”。现在油水足了,人也矜持起来,蜻蜓点水般尝尝,语气轻松地谈论桌上各式菜肴的咸淡,或邻家二丫头是否有对象。孩子们没个正性,吃个三两盘就忙着窜桌嬉闹起来,喝饮料,吃饼果,等小红包,真比过年还热闹。

烧大块肉皮酥软,色泽金黄,配笋或红萝卜肥而不腻;白斩鸡鸭皮薄肉韧,蘸上葱姜盐汤芬芳四溢;炖汤滚烫,味道清甜……除了常见的鸡鸭鱼肉,乡村酒席还会根据主题另安排一盘菜:满月酒上“糖姜鸡”,暖补;祝寿酒要上长寿面,喻示健康长寿。

主人家过来敬酒了,由衷地说着感谢的话:“菜没好菜,酒是淡酒,大家吃好喝好啊!”客人们自然也客气:“多谢多谢!又饱又醉啦!”有人俏皮地大喝一声:“这么丰盛的酒菜没吃饱,回去要‘墩伞把’的!”全部人都哄堂大笑起来。这是我们乡里人的老典故了:老时节油水不足,如若主人家不够器量,客人们满怀欣喜来,在酒席上吃喝得不乐意,回礼也不丰厚,心情抑郁而回,边走边气恼地墩着随身带的长柄伞把,以求宣泄。

日头偏斜,鞭炮声炸响,客人们酒足饭饱,纷纷起身向主人家道别。早有主事的备好回礼相送,或几斤猪肉,或半篮挂面,还会给女客多送一份饼果带给家中的孩子或长者。半醉的主人家殷切地拉手相送,说着感激的话,约定下次亲友相聚,真真情深意浓。

亲朋好友也有自觉留下来帮忙收拾碗筷桌凳杯盘的,清洗好再一一送还主人家。女人将剩菜好好归置,烧大块白斩鸡各挑好的堆满瓷盆,叫过丫头小子分送给左邻右舍尝尝,更添亲近之意。

随手再炒两个小菜,请出忙碌一天的大厨柏生坐了上席,倒上酒,默默碰杯,好话尽在酒中。终于完结一件大事!酒意上了头,两人长吁口气,往外一瞧,窗外红梅灼灼绽放,零星的鞭炮声响起……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