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的路

广告位

谢春红

离开家乡数十载,每逢节假日,必定踏上回乡的路。古田,一块红色土地,生于斯,长于斯,嫁于斯,根在此,魂亦在此。回乡的路,不知踏上多少回,随着年岁的增长,故土情结越来越浓。令我感慨的是回乡的路神奇般地变化着,愈变愈宽,愈变愈近……

记忆中,1983年到岩城(龙岩市)求学,乘坐一天只有两趟的客车,行驶的是老国道,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客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盘旋,一路颠簸不休,抵达岩城需大半日,去一趟岩城好似出一趟远门。回乡一趟也不容易,需提早买好票。客车经龙门、小池、大池等乡镇,路面高高低低、坑坑洼洼,车子摇来晃去,犹如跳摇摆舞,经一道道山,过一个个村,走走停停,尤其在“苏家坡村”到“郭车村”路段,可谓“天险”,山路狭窄、陡峭、弯急,一边是高山,另一边是望而生畏的深涧,满载乘客的车子犹如一头年迈的老牛,艰难地匍匐前行。因地势高,偶遇云雾迷蒙,能见度低,行驶时更吃力,客车爬完坡,绕过一个个弯,而后又开始下坡,便是“柳暗花明见一村”——“郭车村”。难怪友人来古田后,感叹道:“一路上感觉车子在山间云雾中绕来绕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从没晕过车,这回也被绕晕了!”

1996年,我到岩城工作,夫乃孝子,隔三岔五回老家看望老人。骑摩托车回家,总比一天只有几趟的客车会方便些,但摩托车载人载物,负重前行,翻山越岭,路途遥远,甚是艰难,我们只能骑一段路歇一下脚,一路风吹日晒,回到家蓬头垢面不说,更是疲惫不堪。幸好这样的境况才持续一两年,新的国道就修好了,路面拓宽、水泥铺面,平坦整洁,吊钟岩到郭车村那段“险路”也被避开了,国道从蛟洋坪埔村穿过,在坪埔到古田之间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回乡的路通畅、舒坦多了,此时的我已暗暗窃喜:“现在太好了!回家方便多了!”

谁又能想到,过了几年,厦蓉高速建成通车,在郭车村设了一个出口,回家就不用走国道,直接上高速,穿过京源口、何家坡、田心、移炉等几个隧道,就到“古田高速出口”了,开车走高速路回家,一路畅通无阻。更令家乡人民惊喜的是2015年“古田会址动车站”建成通车,高铁开到家门口,家乡人不需到岩城坐动车,在家门口就可以乘动车到全国各地,出门在外的家乡人也可以坐动车直达家乡。

前几年,古田快速通道又开通了,从龙岩西上高速,穿过京源口隧道,车子就得靠右打转向灯准备下高速了,驾驶一小段路到小池高速站出口,往左方向行驶,顿时让你眼前一亮,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是那么宽阔平坦,沥青路面显得一尘不染,在这样的公路上开车,简直是一种享受啊!视线很好,既没有喧闹嘈杂的车声,也无拥堵的窘况,你可摇下窗玻璃,呼吸新鲜的山野空气,任清风吹进车窗,荡涤心中的不悦。远处的群山绵延起伏,层峦叠嶂,蓊蓊郁郁,林海苍茫;近处的山林绿野,青山绿黛,全在你的视野中徐徐而过。坐在旁边的老父亲指着对面的那座山激动地说:“那就是采眉岭,以前我就是从采眉岭走山路,经过小池,到龙岩一中读书的,要走一整天才能到……”是啊!天堑变通途了,已入耄耋之年的老父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

车子不一会就行驶入成功隧道,“成功从古田开始”几个耀眼的大字映入眼帘,从隧道出来,两边红旗飘扬、火炬高燃,就来到红色圣地——古田。从市委党校绕过,开往步云的新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一路都是花海,看不完的花,赏不尽的景。曾经被称为“峭壁上挂灯盏”的步云,这几年“梅花山虎园”“梅花山索道”的开辟,以及这条平坦大道的修成,使步云这偏僻落后的乡村插上腾飞的翅膀,古田步云连成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相交融的景区。

我的出生地就在古田会址对面的一个小村庄,亲眼看到、亲身感受了古田的变化。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便会来到会址前散步,看到四周霓虹灯闪烁,孩子嬉闹欢笑声、广场舞的动感旋律、人们三五成群悠闲地散步,一派幸福祥和的乡村生活……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