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翠云寨花语

翠云寨花语

广告位

邵永裕

翠云是永泰一个村名。村子有个巍峨的寨,俗称翠云寨,又称和城寨。这里海拔700多米,位处天台山麓,因沾了山寺的仙气,绿丛中的民居,容颜素雅,清新拙朴,其中和城寨尤为醒目。

和城寨以方的姿态矗立,阅人间沧桑,见励志创业。它始建于1853年,竣工于1899年,经历46个春秋。寨从林天郁始建,其子和城续之。为何弃父名,以和城之名冠之,其中写满心酸而励志的故事。

林天郁以广植李梅为生,因经营有方而成富商。1853年,官府号召“建寨防匪自保”,看到四邻富人响应,便也谋划建寨。一年后,庄寨刚筑了一扇墙,踌躇满志的林天郁,祸从天降,撒手人寰。这年他才36岁,独子和城13岁。少年懵懂的林和城,在叔父、舅父等亲友的帮助下,早早地扛起了风雨飘摇的家。

建寨是个浩大繁杂的工程。如何充实家底,统筹工程涉及的设计、材料、用工、资金等,像一道复杂的方程,摆在了一个少年面前。然而,磨难又像一剂催智药,他以超乎常人的思维和能力,学会了当家理财、勘测设计、管理施工。他在学中长、长中干,“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开启了人生之门。

林和城以父亲意愿为蓝本。寨以土、石、木为主材,寨墙石砌加夯土,墙上布有一米宽的跑马道(巡防通道),并设置大小不一的枪眼、瞭望窗等。为了观察外面动静,在墙角设有碉楼。这些寄托着父亲防匪护家的愿望,到了林和城手上,不但没有删减,反而在其基础上,完善了周围环境的不足,和外观装饰的缺失。

在和城寨前有个埕,埕从悬崖边石砌而成,形似弓状,俗称“半月埕”。寓意“开弓没有回头箭”,为完成父亲心愿,林和城把毕生的追求,融入父亲未竟的事业。

从高空俯瞰,和城寨又像一艘起锚的航船,“半月埕”恰似迎风破浪的船头,驶向未来。今天,再去观赏如此富有寓意的图案,不禁为他的胸怀和愿景叫绝。“半月埕”的周边种有松柏、柳杉、椤木石楠等树种,与屋后树林形成呼应,把庄寨嵌入绿的中央,犹如蓝色绒布上一块熠熠闪光的宝石。

寨的正面石墙上,镶嵌着丁香、葫芦、荷花、牡丹四幅石拼图,每一幅都是和城亲自选定,以花寄语,写给自己,也留给后人。丁香花,忘却忧伤,挺直腰杆,淡定高雅;葫芦花,希望子孙有超强的繁殖能力,绵延万代长;荷花,寄托子孙后代,要“出污泥而不染”,纯洁心灵、清白做人;最后才希望自己的家人,形体端庄,事业圆满,富贵高洁如牡丹。以花表达情感,融入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为人追求,他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嵌进了墙体。

和城寨一砖一瓦写满励志和传奇。和城少年丧父,他无惧无畏,凭借着聪慧、坚毅、诚实、守信,把父亲开辟的商路拓得更宽,一步步把家人带出困境。

这期间,林和城边建寨边做生意,主要产业是造林和种粮。据载,自咸丰到光绪年间,他成为福州府屈指可数的造林、种粮大户。完成建寨后,他的家道更加殷实,还在永泰葛岭、福州南后街置有房产恒业。

林和城崇尚孝道,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其母老病,他事必躬亲,端茶、送药、按摩样样都做,除了外出,他都近身服侍。他热心公益,广施善缘,和城寨旁的大王境戏台边精美木刻,至今留有刻着他捐资的名字。每逢慈善公益事,他皆积极参与,成为远近闻名的“缘首”。

站在和城寨外,当山风渐起,青松翠柏随风翻涌时,我仿佛浸染在清风古韵里。赏读林和城写的楹联:“绍宗祖一脉承传克勤克俭功业长垂百代;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家声丕振千秋。”我耳边仿佛回响着主人的殷殷教诲。他如一袭长风,贯通古今儒教,写满寄托情怀的深切,教化了子孙,也让我受益满怀。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