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先薯亭下话番薯

先薯亭下话番薯

广告位

施昌寿

福州乌山多亭,有道山亭、黎公亭、望耕亭和先薯亭,各亭均有故事,而先薯亭之故事尤其现实亲民。

某日,我和几位朋友游乌山,信步来到先薯亭下的石板上歇息。正在纳闷亭为何以“薯”为名,忽见亭边有《先薯亭记》勒石赫然在目。细读之后方知:原来番薯的祖先来自吕宋(菲律宾)。

番薯从闽粤沿海进入中国大陆南方,以及山东等地名称均有改变,有的叫它“红薯”“红苕”,有的则称为“地瓜”。我一直生活在南方,和番薯更结下不解之缘。在广东时吃番薯不削皮,小伙伴们念的民谣“吃番薯连皮,世界开明”,如今还记得。番薯切成小块煮汤,粤语称“番薯糖”。整个的番薯连皮洗净像烤烧饼那样挂炉烤熟,就是香喷喷的“挂炉烤红薯”,这是一些上班上学的简易早餐。我在南京上小学时,早上常常在巷口买它边走边吃到学校,而且烤得酥脆的薯皮更好吃。

在困难时期,凭粮证购买粮食必须搭配番薯或“地瓜米”,即番薯切成丝后晒干;有的地方则切成片晒干叫“番薯钱”。我那时正在福五中(今格致中学)当实习老师,食宿均在校,听说南门兜一家饭馆有不需粮票的番薯饭供应的好消息,大家就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再跑去享受一顿,以弥补食堂里炖罐饭的分量不足。

我做学生时,曾在福州北峰种过番薯,后来当了老师又带领学生种番薯,懂得向农民买剪成一段一段的番薯藤(俗称“地瓜苗”)斜插进松好的土里,然后再适时地浇水、施肥、翻藤,就等刨番薯收成了。所以福州称种番薯谓:“插番薯藤”。番薯藤像藤蔓一样,可以在地里爬得很长,剪成一小段就是一株番薯苗,它的叶子是可以吃的,过去人们用它喂猪是上好的饲料,如今人们把它当成蔬菜。番薯根茎叶均可吃,简直全身都是宝,而且还可当水果生吃,我们收成番薯时,从土里刨出小个的嫩番薯就在地头削了皮生吃,其味如同脆梨。

番薯是怎样引进我国呢?《先薯亭记》中有载:“明万历年间,闽中久旱,颗粒无收,幸得儒商陈振龙引进朱薯……陈氏以一介游子,冒死自吕宋私携薯藤,蹈海归梓……”用白话文叙述,就是说:1593年,在吕宋(今菲律宾)经商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看到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番薯不仅产量高,也能抵饥饿,是一种很好的粮食作物,于是萌生了带回国内种植的想法。但是当时吕宋的当权者对番薯的出口管控十分严厉,凡是有违反者一律砍头论处。冒着极大的风险,陈振龙“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也就在陈振龙归国后的第二年,福建正好遇上大荒年,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便向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推荐了番薯。各县大面积种植,使百姓顺利度过了灾荒。当年没有金学曾的大力推广,番薯不可能在中国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后来福建许多地方都曾建立过先薯祠,以感怀陈氏一家六代人为番薯引入和推广所作的不懈努力。

原来番薯当年是以薯藤缠绞在绳索中混出吕宋海关的,真像电视剧里的精彩情节。今人食番薯,应知道福州长乐陈振龙。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