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去外地采风,每到一处便有友人热情款待,常吃别人的,内心有愧,所以也请朋友来闽侯看看。为表真诚,家宴伺候,有朋远方而来,下厨不亦乐乎。
有几道闽侯家常菜我烧得滚瓜烂熟、炉火纯青,每次都被外地朋友恭维一番,心里颇感满足。至于千篇一律,以不变应万变,他们从来没发现。
我的“杨氏菜谱”:主食是鸭子灴粉干,或熟鱼灴粉干,或成品库存的鱼丸和元宵;主菜是醉排骨、醉蚬子、白灼虾、清蒸白刀、凉拌海蜇、热拌“裸”青菜;汤菜是笋丝灴鲢头、鹌鹑蛋肉燕、杂灴“四不像”、最后一道龙眼干甜汤。酒水是青红酒或地瓜烧,地地道道,闽侯味道。
备齐“六菜四汤一主食”,宴遍五湖四海英雄豪杰,我心不慌,我菜依旧。
我只会醉排骨这道炒菜,“醉”就是把炸好的排骨和切好的荸荠片,倒入酱油、糖、香醋、番茄酱、咖喱酱、蒜末、葱米等各种味道调匀的“醉汁”,颠翻几下即成。难的就是过油,过得太老,吃起来如啃木头;早了太嫩,吃起来油腻不爽。我翻了N次船。判断菜品的标准就是有无剩菜,有几次几乎全剩。
菜的味道好坏,功夫全在菜外。边吃边讲故事是文人骚客的共性,听着听着就把菜吃光,把酒喝完。白灼虾讲“火”和“活”;清蒸白刀讲“产”和“鲜”;凉拌海蜇讲以前没人吃;醉蚬子讲儿时怎么捡;笋丝灴鲢头讲笋丝是贡品;鹌鹑蛋肉燕讲太平燕故事。
杂灴“四不像”这道坛装菜一上桌,大家一眼把它看做“佛跳墙”,因为被“佛跳墙”坛子误导,当问及为什么不直接叫“佛跳墙”时,我坦白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闽侯人更不能作贱源自家乡的中华名菜呀!“这正所谓‘爱国先爱乡,爱乡先爱家,爱家得先爱父母、老婆和孩子,关键得爱自己面子!”我一段绕口令,逗乐客人。几道汤穿插上来,客人喝到“汤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