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非遗·手艺 一把剪刀能用一辈子

一把剪刀能用一辈子

广告位

“郑兴利剪刀”起源于福州“剪刀之乡”横屿,横屿生产的剪刀被称为“福剪”,而“郑兴利剪刀”曾被称为“福剪状元”。“郑兴利剪刀”因为寿命长,在民间曾有“铁剪王”之称。

“郑兴利剪刀”已经有114年的历史了。1904年,郑兴利开始在“福剪”发源地横屿制作剪刀,他制作的剪刀的特点是采用“夹钢”的手工锻造工艺,刀刃锋利,更加耐用。1914年,剪刀作坊搬到了福州手工业集中的茶亭街洗马桥68号,并将招牌命名为“郑兴利剪刀店”。1994年5月,“郑兴利剪刀”第二代传承人郑德官带着自家的园林剪刀去参加德国的园林器材展览会,他现场进行了园林剪刀操作表演,受到外国专家的称赞,也是从那时起,郑兴利的园林剪又有了“天下第一剪”的美誉。

已过而立之年的“郑兴利剪刀”的第五代传承人郑力立,14岁正式学艺学习手工制作剪刀如今已有20多年。郑力立从小跟着爷爷郑德官、父亲郑隆新学艺,渐渐迷上了这项对精准度、火候要求极高的制作工艺。郑兴利剪刀的制作要经过煅打、修整、抛光、热处理等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剪刀的制作多一分火,少一分火,钢材薄厚相差丝毫,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郑兴利剪刀”的工匠对精准度的把握堪称“绝活儿”,其咬合面只有一个点,大概1毫米,靠着1毫米的力度去剪,可以达到“剪铁如纸”的效果。

手工剪刀外观质朴,可以看到手工的痕迹和肌理的拉丝效果,剪背较厚且剪口与把手是一体成形,而用机械冲压的剪刀剪背较薄,剪口贴合紧密,剪裁过程需用力锁紧,一旦失力便会不易剪裁。而最重要的是,冲压剪刀的剪背与刀刃是一体的,变钝之后因为不可以通过打磨重回锋利,因此寿命相比手工剪刀便短了许多。

郑兴利剪刀即使变钝后。磨一磨又能锋利如初,老福州人都说:那是“一把可以用一辈子的剪刀”。“郑兴利剪刀”制作技艺最大的特色在于“夹钢”技术和剪刀制作的最佳角度和温度的把控。“‘夹钢’就是将上等钢材与普通钢材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制作手法。

“夹钢”就是把两片烧红的钢材在高温的时候锻打熔合到一起,最后要被锻造成刀刃的钢材原来的厚度有4mm,锻打之后厚度只有1mm左右,这样费尽波折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剪刀的刀刃既锋利又坚韧,和采用机械冲压法制成的剪刀相比,更加顺手耐用。

时过境迁,郑氏家族成了福州城内仅有的手工锻造剪刀技艺的匠人。“郑兴利剪刀”之所以还能坚持到现在,真正靠的是技术、经验和质量。郑力立也正在思考如何在保留老手艺精髓的同时,融入创新理念,将剪刀的质量、性能发挥到极致,让自家的剪刀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让这门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郑兴利剪刀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