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侗
马江之畔,有罗星山,山巅之上,耸峙一塔,曰罗星塔。
罗星塔始建于宋代,而后数次遭受海风摧毁,几经修复,劫后“重生”。数百年中,它临江而立,不仅是福州马尾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海上航行者的“航标灯”,夜夜守护和引导着夜间航行的船只,故而驰名中外,又名“中国塔”。
站在塔底,阵阵江风迎面撩拨,松树梢悬挂的新年红灯笼摇曳生姿。我远眺闽江,目光所及偶有几艘船只于江面航行,发动机的轰隆声忽远忽近,与远处不时响起的鞭炮声、近处树叶沙沙的响声前呼后应,打破了江面本来的寂静。
看着历经岁月洗礼后处处斑驳的层层塔身,看着塔下接踵而至、观仰打卡的男女老少,我不禁想起关于罗星塔的一段动人传说。
据福建地方名志《闽都记》记载,罗星塔为宋代一位名为柳七娘的女子所修建。宋朝时,岭南柳氏女嫁夫柳七郎,“七娘有色,里豪欲夺之,抵其夫于法,谪此闽南”,七娘随夫入闽。后柳七郎出海做工,回来时船到两江合流处,因看不到航标而触礁,柳七郎遇难马江。七娘闻讯,变卖所有家财,在柳七郎遇难地——罗星山头修筑起罗星塔,以超度夫君的亡灵,同时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柳七娘像伫立塔前,目光遥遥,那是江面的方向,更是其夫遇难的方向。江水流动不息,恰似七娘对丈夫的情意,逾百年而不衰,在时光的长河中永不褪色。造塔的故事虽是传说,却也印证了罗星塔从最初修建之时起便是一座供航船辨识位置的地标塔。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导航已代替了
“航标灯”的导向作用。但我相信,罗星塔依然是许多人心目中不灭的光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