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在安泰河边认识美人靠的。炎炎夏日,从三坊七巷走来,汗湿轻衫,有点儿腿酸,到了亭子,有种倦鸟归林的意味,身体一下子有了落处,行程有了目的地,可以依偎着美人靠歇一口气了。那是很长的一排美人靠,简洁而古典,边和朋友们侃大山,边纵目看风景,潺潺流水,云淡风轻。
美人靠美丽的弧度,仿佛是从缠绵的水流中抽象出来的;简洁大方的造型,也一定参考了美人杨柳婀娜的腰身。美人靠,靠美人,古今有多少红粉佳人与你为伴?读书想心事,好诗如清风,佳句似佳茗,都可以细细回味。我想起张爱玲说过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想起金克木写林徽因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想起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我眼里,美人靠是一种文化标记。它是江南水性的文化在木质器物上的反映,是美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是时光流韵慢节奏生活的一首诗。也许千百年前,它是哪个江南才子怜香惜玉的发明,或许是哪位大家闺秀的灵光闪现。在一日万变的现代生活中,作为慢节奏的代表,美人靠已日渐稀少,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在苏州园林和江南水镇上依存,凤毛麟角,形影相吊。它在花荫亭阁中,在古色古香的桥上,在傍水的长廊,一字儿排开,在空旷中有点落落寡合。当然,总会有人歇脚的,偶有路过的美人,轻轻依着水边的美人靠,看“福船”吱吱呀呀划过水底天,扬手喂一喂鱼儿。
对于我来说,美人靠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邀约,是美人露齿的一笑回眸,是一首诗的前奏。忽然觉得,在滚滚红尘和人事纷扰中,我们应该学会古典和优雅,学会宁静和宽容,从容入世,清淡出尘,如一溜临水的美人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