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02年,建冶城(今福州屏山),无诸在大庙山加封闽越王,封王大庆,一美貌女子献美酒,色泽青红,无诸饮后大悦,遂在于山之巅设宴九日九夜,后人遂将此地命名“九日台”。后闽越王无诸加封敬献青红美酒的女子为“青红娘子”……这就是“青红”的美丽传说。
闽酒文化数青红,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汉代,文化底蕴丰厚。与浙派麦曲黄酒一并作为黄酒流派代表。兴盛时曾与绍兴黄酒并称为“姐妹酒”。民国文豪郁达夫也曾撰文盛赞青红酒“真是世上无双的鲜甘美酒,有香槟之味而无绍酒之烈”。 醇酒一饮千年,闽酒首推“青红”。
“酿青红,过冬至”,一直以来都是福州当地的传统习俗,此时的酿酒活动又称为“冬酿”。青红酒,被誉为闽派黄酒的正宗,主要是因为其酿造工艺的复杂和酒品浓郁醇香兼而营养丰富,经过千年演化已成多重流派。其中,最具代表的青红酒流派就是原产地流传下来的古法酿造青红。
古时,至深冬,农闲,且秋收刚过,尚有富余粮食,即拿来酿酒。而那时的人们相信,冬至日前因水泉未动。(《礼记·月令》中说冬至日起“水泉动”,用此时水酿出的酒,能长久保存。
从现在科学角度来看,因为从冬至日到来年开春的这段时间,气温低,水质清,可有效地抑制杂菌繁育,确保酿酒发酵的过程顺利进行,又能使酒形成更醇香的风味。
亲手酿青红,是福州这座古城传统的习俗。冬酿时节,家家户户都开始烧起熊旺的灶火蒸糯米、涮酒坛,开始酿青红。当整个城市包裹在醇醇的酒香中的时候,意味着年已近,人团聚。青红酒在福州人眼里,是团圆,是记忆,是根植于血液里的榕树。
一坛青红酒,满满的都是老福州的记忆,小时候隔壁人家有口井,每到冬至隔壁家的老奶奶就开始汲水蒸糯米酿酒,封坛待来年开启,过了二个月以后,她总会给我们送来醇香浓郁的青红酒和红酒糟,那种春日温暖的酒香,一直到现在似乎都能闻到。新酿的酒,味略甜,极好入口,而更多的酒则会用谷糠炆烧后以黄泥封坛,待到来年的冬至开封畅饮,也可以继续在酒窖里封藏,历久弥香。
记忆中的老福州,院子里总有水井,坊巷里总酿着青红,时光倏忽,酒香曾经流失,然总会寻到,因为它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