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大暑之韵

大暑之韵

广告位

刘建峰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解》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20°,大暑便挟着灼人热浪翩然而至。时值中伏,烈日将天地炙烤得如同一座巨型熔炉,溽暑蒸腾间,却也孕育出万物蓬勃生长的热烈气象。这个特殊的节气刻度,早已化作充满生命力的形容词,勾勒出盛夏最浓烈的图景。

大暑是浓烈的。它从老辈人轻摇的蒲扇间、冰镇西瓜的沁凉里、蝉鸣撕开的热浪中浮现,瞬间将世界点燃。天空湛蓝如被烈日反复淬炼的蓝宝石,澄澈得不见一丝云彩。柏油路面在高温下发软,蒸腾的暑气让远处楼群“扭曲”,它们恍惚间如海市蜃楼般虚幻。行道树的叶子蜷成褐色卷边,平日里神气的麻雀也耷拉着翅膀,躲进空调外机的阴影里。唯有蝉是这场热浪的主宰,它们在香樟枝头昼夜嘶鸣,声浪层层叠叠,将空气煮沸成黏稠的热浪,浓烈得让人无处躲藏。

大暑是醇厚的。此时的天地宛如一口被阳光持续炙烤的陶瓮,万物在暑气的蒸腾中悄然发酵,酝酿出岁月沉淀后的醇厚韵味。田野里,稻穗低垂,青绿的谷粒裹着蜜糖般的光晕,在热浪中褪去青涩,渐渐酿成金黄的酒浆。果园里,桃子胀红皲裂,掰开时汁水迸溅,香甜中凝结着整个盛夏的日光。就连墙角的野草,也在高温的淬炼下褪去稚嫩,茎秆坚韧如丝,叶片渗出带着辛香的汁液,那是时光熬煮出的生命韧性。

傍晚暑气稍减,晚霞将天空染成琥珀色。人们在庭院里铺开竹编凉席,切开被井水浸过的西瓜,发出清脆的声响。鲜红的果肉沁着水珠,十分诱人,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爆开,混着晚风送来的茉莉香,令人沉醉。老人们纳凉间隙,慢悠悠地念叨着“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的农谚,话语间流淌着岁月沉淀的智慧。孩童们捧着瓷碗喝着绿豆汤,看萤火虫在葡萄架下穿梭,将仲夏夜酿成一首甜润的童谣。这被暑气浸透的时光,恰似一坛陈年佳酿,愈品愈觉醇厚绵长。

大暑是酣畅的。午后的雷阵雨,将这份酣畅展现得淋漓尽致。前一刻还是赤日炎炎,转眼间铅云压城,狂风裹挟着尘土撕开热浪。铜钱大的雨点砸在老屋青瓦上,噼里啪啦如千军万马奔腾,积水顺着屋檐织成水晶帘幕,将暑气冲刷得一干二净。街道变身游乐场,孩子们踩着水花追逐嬉戏,笑声与雷声共鸣。晾衣绳上的水珠折射出彩虹,将酣畅快意泼洒天地。雨过天晴,空气里浮动着泥土与青草发酵的气息,深呼吸间,仿佛连体内的肺叶都沾满自由的味道。

大暑是深沉的。灼人的热浪之下,藏着生命最隐秘的智慧。老槐树将根系扎进更深的地层,在黑暗中探寻清凉源泉。向日葵白天追逐烈日,夜晚悄悄低头积蓄力量。巷口老人摇着竹扇,讲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古训,皱纹里盛满对自然的敬畏。夜幕降临,暑气未散,远处蛙鸣与空调外机的嗡鸣交织,恰似古老与现代的二重奏,诉说着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与坚守。

大暑这个独特的“形容词”,写尽了盛夏的极致。它是浓烈的油彩、醇厚的陈酿、酣畅的泼墨、深沉的哲思,在天地间勾勒出生命最蓬勃的模样。当我们在热浪中读懂这份特殊的“词性”,便读懂了自然给予万物的启示——唯有在最炽热的时光里,方能酝酿出最动人的生命诗篇。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