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地处东南海滨,先前虽有海外交通的便利条件,但港道未开凿,来往船舶多有沉没,晚唐五代时,闽王王审知为了让闽越之境发展海上交通与对外贸易,在开辟航线和开发港口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当时福州地区不仅有着繁盛的海内贸易,而且海外新罗(今朝鲜半岛)、占城(今越南中部)等国家和地区同福州也有贸易往来。说明早在一千年前,福州就已成为国际商港了。为了招徕海内外商贾,闽王王审知在建设福州本港的同时,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凿石拓湾,疏浚淤泥,开辟了一个著名的海港一一史称“甘棠港”。
此举作为闽王王审知主闽时期的重要德政而记载下来,并被蒙上神话色彩。据《读方史与纪要》记载:闽中有六印江,“中有六个屿”,“其下游为甘棠溪”,“在福安县(今福建福安县)东南百六十里”,先有巨石,屹立波间,舟多覆溺。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王审知欲凿之。传说“忽风雨大作,别开一港,甚便舟楫”,闽人“名曰甘棠港”。所以这个地名最初可能就叫作“南甘棠”与“北甘棠”,后来才转变为同音地名“南竿塘”与“北竿塘”。也有的说在福州连江黄岐半岛开辟甘棠港。
《新五代史.闽世家》也有记载:“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海上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开,以为港。闽人以为王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甘棠港被描绘为借神灵暴兴,昼夜风雷而劈开的新港,说明开辟甘棠港的工程艰巨,增添了对贤人的神化色彩。1990年、1995年,在连江县筱埕乡定海村,位于闽江口以北约30千米处,中澳联合水下考古,发现宋、元时期陶瓷等,为闽王王审知开辟甘棠港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由于商贸发展的需要,闽王王审知专门设立商务与海外贸易机构一一都榷货务,并派手下重臣张睦任榷务使。张睦忠实执行闽王王审知的商务政策,改革税制,繁荣商贸,使得政府的商税收人大大增加,从而有力地充实了地方财政。海外商贸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造船业、陶瓷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使闽国一度出现经济腾飞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