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一般只知道福州城里有“三坊七巷”,而对于南街东侧有三坊五巷却鲜为人知。尤其是在锦巷里,有一座古老的赵真君庙,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是人们为纪念一位英雄而建造的。
赵真君是一位信众极多的人物,福州各处都建有他的庙宇,最大的一处位于金鸡山顶,其他的庙宇都不大,隐藏在城市的各处旮旯,比如福州儿童医院旁的石桥上。
赵真君,俗名赵昱,字促明,隋朝四川青城人,年青时隐居山上,习经学法。隋炀帝得知他很有才能,便请他出山做官,赵昱不愿意。隋炀帝又通过别人动员他,于是只好前往京都。隋炀帝要他留在身边任职,他不从,要求到嘉州当太守,隋炀帝只好同意。
嘉州有一条河,河里有一条巨蛟,经常兴风作浪,过往船只翻沉无数,严重危及老百姓生命安全,于是年仅26岁的赵昱便挺身而出,带领七位勇士,手持刀剑,潜入水中与巨蛟搏斗,终于杀死巨蛟,为民除害。自此百姓十分感激赵昱的功劳,视为神人。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赵昱弃官隐去,不知去向。到了宋真宗皇帝赵恒(998—1022年)时,封赵昱为“清源妙道真君”,这便是民间尊称赵昱为“赵真君”的来历。由于赵昱一生为官清廉无私,为人秉性正直,政绩卓著,又勇于为民除害,所以嗣后民间便立庙以作怀念。福州锦巷的赵真君庙就是在这时期建造的,已有九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于赵昱当年曾带领七位勇土参加除害,故福州百姓便在赵真君前加上“七圣”以示集体观念。
赵昱是一位贤人。所以宋代时锦巷称为“通贤境巷”,因福州方言“境巷”与“锦巷”谐音,所以清末以后才将境巷改为锦巷,但至今仍保存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通贤境”古牌匾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