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包子、馒头、花卷等早点的铺子里, 近几年多了一个新品种“红糖馒头”, 颇受年轻食客青眯。 馒头, 福州习惯称“馍馍", 是跟着北方人叫的。
红糖馒头其实亦非新颖的稀罕物, 古来早已有之, 无非是揉面时加入红糖而已。加了红糖,蒸出来的馒头呈红褐色, 味道更甜, 如嚼糕饼, 亦不需要菜肴佐餐, 正如白米粥加入红糖就成了甜稀饭一个道理。只要是不患糖尿病的都可品尝, 但不可长期吃,事物总是有一利必有一弊, 因为民间有红糖燥热的说法,中医云多吃会“上火“。所以要驱寒气暖胃就得喝红糖姜汤,并且是热气腾腾的。产妇坐月子也吃红糖氽鸡蛋。
红糖, 福州人称“红糖板“,一般都是土法制作, 成品凝结成约3厘米厗的块状。优质红糖十分坚硬, 食用时需敲碎或刮或削。由于未经过精制漂白去其杂质, 所以红糖色泽暗红并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 而其中富含维生紊, 卤制食物最好用红糖。物以稀为贵, 市面上红糖比白砂糖价格略高。白砂糖是经化学加工提炼, 通过真空蒸馏, 生产出溶鲜度极高的晶体状物质。
其实过去福州一带也盛产甘蔗, 闽侯县政府驻地就在名叫“甘蔗” 的镇上。新店北的“ 马鞍甘蔗” 也久负盛名。在福州,甘蔗有绿皮和紫皮两种, 紫皮的较粗, 也更甜,价格略高。蔗农除了将甘蔗整批出售, 有时还会在自行车后架竖两捆甘蔗进城叫卖, 我时常听到“ 马鞍甘蔗” 之市声。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蔗刀”,削皮十分利索干净。水果摊则将整根甘蔗断成一截一截地零售。情侣或玩伴们常常是各人手持一截, 当街边走边啃。
在福州十邑的一些乡镇, 还有祝贺喜庆送礼时送甘蔗的民间习俗, 整根成捆的全蔗用红带当腰系着, 尾梢还留有少许绿叶, 和礼品同时摆放在厅堂, 红红绿绿煞是好看。关于甘庶, 我还想起了儿时在福州街头的赌蔗游戏。卖庶人给你一把单刃利刀和一根约1. 5米长的甘蔗, 若是一刀能把全庶从尾梢直到根部破成两片, 这根甘蔗就免费赠予; 倘若劈斜或不能见底就必须买下。许多年轻人都想试试刀功,但大多不能成功。有个别刀功好的, 只见猛吸一口气, 一刀下去霍然一声势如破竹, 甘蔗被劈成同样长的两片, 围观者一片叫好。
由于红糖(又称“ 黑糖” )保留了钙、钾、镁等矿物质, 还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叶酸等, 红糖馒头备受年轻人青眯。 绿油油的甘蔗林我们觉得甚是可爱, 因为红糖馒头少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