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清菜中,有一道名字与风味都非常独特,叫草籽柴炖猪脚。草籽柴是当地的俗称,所谓草籽,指的是山苍子,草籽柴,就是山苍子根。中国人把可以入药的所有植物,统称为本草。我们常说食药同源,衣冠南渡的福建人,至今保留着中原带来的药食文化。福建人的日常饮食,就隐藏着很多的本草。而闽地田少山多,闽人在常年与大自然、生活环境恶劣一面的斗争中,不断学习实践,摸索出一套廉价易得、又适合调理本地人体质的药膳食疗技能。中国人传统上的滋补,还讲究“以形补形”。
胃痛吃猪肚炖莲子,骨折熬参芪大骨汤,要是干活乏力,腰腿酸痛,或者腿脚关节有毛病,那好办,就来一碗乏力草炖猪脚汤。在山地上耕作比平原地区劳动强度大,福建各地山民一年四季,都喜欢炖一碗猪脚汤。他们相信,这一碗汤下去,可以帮助恢复体力,迅速消除疲劳。
炖猪脚用的本草,在福建山区,一般都是用乏力草、青木黄、草积头、牛奶子、春根藤等草根树根。而闽清人,独独喜欢这个草籽柴。(整个福建,除了闽清之外,还有靠近闽清的永泰、尤溪、闽侯的一小部分山村,以及闽东的古田、屏南等极个别地方,也喜欢用山苍子来炖猪脚。)山苍子是樟科木姜子属落叶灌木,是南方最常见的野生植物,多生于向阳山坡、林丛之中。味辛,微苦,性温,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胃寒所致的呃逆呕吐、脘腹疼痛等症。闽北建瓯一带,山民常在山苍子果实成熟时,采摘下来,用盐腌制,晒干,对于着凉或食物不洁等原因引起的腹泻腹痛,据说有很好的效果。
还有些地方,民间也常采用山苍子根煎煮后,烫洗伤痛部位,治疗跌打损伤或关节肿痛,有较好的消肿止痛作用。福建人的药膳汤,多以寻常本草和肉类共同煲制。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这其中,福安、罗源等山地畲族民众,喜欢用青草搭配相应肉类炖汤,为青草派。而大部分地区,以干草煲汤最常见,称干草派,闽清人就属于这个干草派。
干草派的闽清人,似乎特别钟情于这个草籽柴。他们不仅用草籽柴炖猪脚,也用草籽柴炖鸭、炖鸡、炖兔子。仿佛这草籽柴是万能之物,没有什么是一碗草籽柴汤不能解决的。如果一碗解决不了,那就再来一碗,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晒干的草籽柴,有一股清香,与其他草根似乎区别不大。但山苍子柠檬醛含量较高,从山苍子的花叶果肉中,蒸提出的紫罗兰酮,是优良挥发性香精,主要用于食品、糖果、香皂、肥皂、化妆品等。因此,草籽柴经过高温炖制之后,连带着猪脚,都带有浓郁的肥皂水味。有味觉敏感的朋友,甚至能准确辨认出,这肥皂水的味道,类似于旧时去油去污能力很强的那种固本肥皂。
在外地人看来,这道菜,是闽清人的黑暗料理。即使同属福州地区,其他县市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闽清的草籽柴炖猪脚是怎样的存在。尤其是嫁到闽清的外地女孩,遇到闽清的婆婆,感觉在喝这碗猪脚汤的时候,随时都会引发一场婆媳大战。而闽清朋友却暗自为不吃草籽柴炖猪脚的外地人惋惜:因为,她(他)错过了一碗极品美味。尽管很多外地朋友招架不住,但这道菜依然稳稳屹立在闽清人民的心尖上,地位丝毫莫得动摇。
闽清人为什么对草籽柴,如此情有独钟呢?闽清是山区,夏季溽热,冬季湿冷。本地传统认为,南方山地湿气重,当地人的体质,多湿热偏盛。山苍子根能温肾健胃,行气散结,对抑制风湿、类风湿伤痛、关节痛都有帮助。农忙时,带上一竹筒到田间地头,利水除湿。而且山苍子根很适合用来和骨头或肉类煲汤,夏天喝可以解暑通气,冬天喝可以祛寒。当然,草籽柴与猪脚最是良配——猪脚油腻,草籽柴可以吸走肉中多余的脂肪,使得肉汤清亮醇和,而猪脚吸收了草根的药性及味道,软烂清香,肥而不腻,增添食欲。草籽柴的的融入,让汤与肉的色、香、味,都特别起来。而且做起来也相对简单。草籽柴砍成十公分左右的段,粗点的要劈开,食指粗细为佳,用刷子刷洗干净晒干,是平时准备好了的,用时浸泡片刻即可。
草籽柴炖猪脚,猪脚,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猪脚自然要选用最好的前脚。猪的前脚骨小且肉厚,满满的都是骨胶原,在炖煮之下慢慢析出,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而且生猪走路,基本上都是靠前脚发力,相当于前轮驱动,营养价值也会更高。猪脚处理好之后,切块,入冷水锅中烧开,去浮沫洗净。将山苍子根与猪脚放入砂锅,大火烧开后文火慢炖。直到猪脚软烂,适当调味,便可出锅。也可以放大锅蒸,大火蒸20分钟,再小火蒸40分钟。如果想要口感更加丰富一点,也可以加入配料——墨鱼干、干香菇等耐炖的食材。
草籽柴炖猪脚这道菜,本地人非常热衷,闽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猪脚弹嫩糯香,肉汤青黄亮泽,闽清人说,这肥皂水的味道,是他们的乡愁。福建人对于“草药”的钟爱,让几乎所有的山民,都变成业余的采药人。闽清人也是这样,看到路边的青草就手痒,总想看看,是不是能炖汤的草药。这个青草可以败火,采一把,那个树根能够化积,也采一把,整理晒干,自己用不完,就拿到集市上贩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的成长,其实也都是一部微妙的味觉变迁史。相信再土生土长的闽清小孩,最初也不会轻易接受草籽柴炖猪脚的味道。他们在闽清人家庭里长大,大人碗里这奇奇怪怪的食物,终有一天也会被这些捏着鼻子喝汤的小孩收入囊中,变成了他们的乡愁。因为闽清人特殊的喜爱,现在,当地农贸市场或路边摊也可以买到草籽柴。
闽清的坂东平原,是著名的侨乡。坂东人黄乃裳在马来西亚砂捞越州中部诗巫,建设新福州,有二十多万闽清人后裔在那儿生活。诗巫的华人华侨回闽清,也一定会带一些草籽柴回诗巫。闽清人说,无论身在家乡,还是客居异乡,一碗带着肥皂水味道的草籽柴炖猪脚,总会让他想起梅邑的青山绿水,无论离家多远,都会找到回家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