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西路,在鼓楼以西。它记载着南明逃亡政府的开始。清军入关后,清军铁骑横扫中原,北京,南京沦陷,明末,福州在继南宋之后,再次成为临时国都,时称福京。它是隆武帝朱聿健的帝宫所在地。而当时的南明政治中心在鼓西路。
那时,南明帝宫-隆武帝宫苑群(今日的通湖新村)在鼓西路兴建,你可曾想?大明大势已去,南明政权作为逃亡政府,文武大臣以所剩无几,在郑芝龙,黄道周,曹学佺等人扶持下,傀儡皇帝登上明末清初的舞台,隆武帝处处受制于人,当时郑氏势力最强,以福建为根据地。因此隆武帝朱聿键在此登基,虽是末代皇帝,在鼓西路上,在深宫别院内,心系百姓,联寇抗清,消除党争,亲自北伐。如今物是人非,仅剩斑驳的墙,遗址之上是通湖新村。
鼓西路,郑成功在此接受南明皇帝的册封。郑成功一生反清复明,一生南征北战。后来,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父亲决裂,坚持反清复明,1646那年,隆武帝朱聿建御驾亲征,率领数千名明兵前往延平,后转至长汀,遇南下清军。不幸被俘,死于长汀。郑成功南下厦门,收复台湾,作为反清根据地。身为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的黄道周被俘,后壮烈殉国。西峰居士曹学佺在家中自缢殉节,曹学佺的住宅就在隆武帝宫苑群的东侧,即是今日的西峰里,今之西峰小学附近。
一段鼓西路,一段南明史记。明末,政权腐败,王朝气数将尽,日薄西山。回想曾经,那段岁月,以为总有人可以力挽狂澜,万历年间,张居正的变革,崇祯年间,袁崇焕的镇守,在历史洪流中,冥冥之中,王朝的统治者放弃他们,横征暴敛,贪官污吏,阉党横行,内阁与太监冲突不断,一切的一切,注定明朝的颓势已不可逆转。
福州,对于流亡政府,是一个避难所,而鼓西路便是一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承载大明最后的希望,那年,隆武帝宫群苑,枕靠西湖,帝王却无心赏,王朝岌岌可危,帝王心中的雄心壮志,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恨,那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无奈。当末代帝王,面对种种烂摊子,扛起责任,明知输,却为此一博,这便是隆武帝朱聿键的绝唱。
如今鼓西路一片祥和宁静,街道绿意盎然,榕树守着那段鼓西路,漫步鼓西路,更有一种市井味,那口齿留香的葱油饼,那顺滑爽口的鱼丸,文具店,快餐店,小炒店,私房菜,从鼓楼前漫步至西门兜,一段鼓西路,它的起点,曾有着三狮镇五虎的传说,它的终点,曾是千年古城的西门。
一眼千年,末代帝王不在,只留史书千万字。封建的米仓旧址不在,成了旧米仓新村。曹学佺故居已拆除,成了西峰小学校区。南明隆武帝宫群苑,成了通湖新村,南明的六部九卿遗址,早已是寻常百姓家。鼓西路,虽二里,却有故事,却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