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历史 闽安古镇史话

闽安古镇史话

广告位

陈守强

闽安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千年古镇,位于福州马尾区。公元893年,唐朝已在闽安设巡检司衙门,宋代时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元明清时沿袭为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也是千年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文物古迹。

清光绪二十五年版的《江浙闽三省沿海图说》一书对于闽安镇有这样的记载:“异名,圆山即古镇,亦名旧镇,闽安或名新镇。盖对旧镇言也。”也就是说,闽安镇有新镇和旧镇(古镇)之分。

闽安镇自古以来就是福州的军事重镇,被誉“为省会咽喉,极冲要口”。闽安镇的旧镇叫圆山,也就是说,圆山水寨是最早的“镇”。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时期的闽安镇,配置有闽安水师营,所属烽火营驻扎霞浦县秦屿(今属福鼎市),配一员副将驻扎闽安镇。清光绪二十一年的闽安镇,南北岸各有勇营二营,绿营副将一名,都司二名,守备二名,千总四名,把总六名,兵力裁减到五百五十九名。清光绪二十五年前后的闽安镇,配置有大商船六十七艘,小艇百余艘,隶属于福州府闽县福宁镇标闽安水师协右营管辖。南北两岸设有炮台,北岸设置暗炮台。这些炮台在光绪十年为法船所毁,十二年重修置。

历史上,闽安镇城内还设有闽安镇沿海巡检司、闽安镇副将署、左营游击署、右营游击署等衙门,基本上都是军事机构。

除了军事重镇的功能外,闽安镇还发挥着收税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盐的关税。明嘉靖年间的《福建运司志》中记载:“本院新定帮号团牌,每帮该船拾号,自今商船过闽安镇,或本名或二人积自拾船,就赴运司报数验引编号关领,前牌帮牌悬于壹号船首……”《八闽通志》中记载了以下内容:“闽安镇批验盐引所大使、副使各一员。盐仓大使、副使各一员。”明《福建鹾政全书》中也有相关记载:“闽安镇批验所,所厅一座,分司公馆一所……闽安镇批验盐引所大使一员……闽安镇设哨兵二名,每季限获私盐一千二百斤,按季解赴盐法道比较院道比较……”

综合相关史料内容,笔者推测,古代的闽安镇是从沿海地区进入福建内地的第一个关卡,如果当时的官差在闽江上游,如竹岐、水口等关卡查获到私盐,就要追究闽安镇官差的责任。

海外进贡团队的船舶进入闽江后,第一关先到闽安镇报备,然后由闽安镇巡检司等部门联合派出人员上船检查。他们确认无误后,对“船仓货物封钉固密”——贴上封条,派兵看守,不让人靠近。江面上,还有闽安镇的哨兵船只沿江巡逻。同时,官差还会派人骑快马抄近道飞奔到省城报告。次日,巡检司派官兵押运、护送贡船到柔远驿,抵达柔远驿进贡厂后,由闽安镇巡检司的原经办官员验封开仓,再按照规定的各道手续,把贡品存放到进贡厂的仓库里。

因此,闽安镇也是古代东南亚各国从福州口岸进贡的见证者。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